丁学文专栏》大停电频传 敲响能源转型警钟

西班牙、葡萄牙大停电引发讨论。图为西班牙马德里网赛因伊比利半岛大停电,紧急疏散现场观众。(路透)

西班牙大停电言犹在耳,5月9日日正当中时刻,高雄也发生了无预警的大规模跳电,影响范围包括高铁、捷运、前镇及楠梓等科技产业园区、南科高雄园区等,无论如何,随着核三厂2号机在17日停机除役后,台湾迎来近半世纪第一个没有核电的夏天,大停电确实不容小觑。

迄今为止,西班牙当局的调查结果还没出炉,但很多分析师及产业人士认为,断电或停电事件显示了现在的电力基础建设已经跟不上再生能源的发展。事实上,包括欧盟,甚至台湾,大多数电网建于上个世纪,一半以上的线路已有40年以上的历史。

电网现代化脚步缓慢的原因,除了电网建设的时间动辄需要10年以上,远比提高再生能源发电量所耗时间更久,资金不足当然是最大挑战。根据欧盟执委会估计,欧洲需在2050年以前投入2兆至2.3兆美元的资金才有办法让电网升级,这相较于再生能源的投资在过去15年已经翻了两倍,电网的投资显然跟不上脚步。

事实上,如此大规模的停电在欧洲并不常见,追溯过往案例,2003年的义大利和瑞士之间一条水力发电线路出现过问题,导致了整个义大利半岛停电12小时;另外就是2006年的德国电网也因为超负荷,让欧洲部分地区、甚至远至北非摩洛哥的电力中断。但很多人心知肚明这次的西班牙停电绝对不是缺电造成的,因为欧洲国家根本不缺电,电量其实供过于求,甚至出现了负电价。最诡异的是,西班牙现在已经有43%的能源来自风力和太阳能,核能占了20%,化石燃料仅剩23%,那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要怎么看待这个事情?我感觉吧,问题就在绿色转型的同时,政府忽略了电力的韧性投资。

这什么意思?

没错,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电网供电不足,停电现象非常常见。但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生的停电情况截然不同,它们凸显的是已开发经济体已经不能再对电力韧性掉以轻心。今天,伊比利半岛已恢复供电,但僵局和混乱不会很快被人遗忘,火车网路、交通号志和行动连线全部中断,连医院都不得不依赖备用发电机,马德里甚至有数千人涌上了街头,政府一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非常的匪夷所思,这场混乱一方面凸显了现代生活对电力的极度依赖,一方面也提醒着我们,随着电动车、热泵和数据中心等新科技消耗的电力越来越多,对电力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电网韧性明显已经达到了负荷的临界点。

众所周知,电力需求和供应必须逐秒匹配,才能保持稳定的频率,避免损坏或停电。就像我说的,西班牙在推广与使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方面独领风骚,因此,有专家一口咬定这次停电和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过高有关,因为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运转时会产生动能,这对维持电网稳定非常重要,但具备间歇性特色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无法提供这种稳定性。因此,即使积极发展绿能,西班牙和葡萄牙迄今为止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煤电、天然气或水力发电厂来确保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

无论如何,这种系统性电网中断的事实已经给各国政府敲响了警钟,电网的韧性将随着时间的推进尽显脆弱,随着电动车和人工智慧的发展,能源耗用呈现几何式的增长,转向再生能源就是一个单线道,各国政府怎么兼顾绿电和能源安全,建构好兼容化石燃料与再生能源系统的电网变得箭在弦上,加大投资核电和鼓励配备碳捕获和储存设施的急迫性已经近在眼前,政府绝对不可以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当然,随着川普否定绿能转型,很多人开始试图将西班牙和葡萄牙停电的责任归咎再生能源,但无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相信回头拥抱高污染化石燃料绝对不是解决方案,我们若继续忽略电网与储能系统等基础建设,供电不稳、事故频发将进一步削弱公众对转型政策的信心。大家心知肚明现在的全球气候只会越来越热,绿色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这是人类世界的世纪大挑战,但我们就是过河卒子,只能往前,不能退后。

(作者为创投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