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风行星海S7首月销量未达预期,自主品牌“老兵”斗不过新势力

在首款MPV星海V9(参数丨图片)上市之后不温不火的情况下,东风风行也是带着转型的任务,向着更加广阔的轿车细分市场进军。国庆前夕的9月26日,东风风行宣布星海S7车型正式上市。这是东风风行为了延续新能源战略继续扩大星海系列车型的举措,星海S7也是被东风风行寄予了厚望。

不过根据日前懂车帝平台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星海S7最新月销量为2192辆,9月26日上市,几天时间两千多辆,看起来表现还不错,但这款车实际上从8月28日就开始预售,也就是说一个多月的时间销量也就两千多点,对于一款全新纯电车型而言,这样的表现也还算可以,但对于迫切需要加速新能源转型的东风风行而言明显还不够。

从东风风行官方的销量目标来看,星海S7的初期月销目标为3500辆,上市后月销量提升至5000辆,星海S7的表现显然是达不到东风风行内部预期的。

当然星海S7首月销量未达预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高性价比路线不灵了

对许多自主品牌而言,在品牌力与销量方面都不及头部品牌,所以在电动化上也是将高性价比路线作为突围新能源市场的打法。

而东风风行星海S7售价11.98万~15.49万元。作为一款轴距2915毫米、车身长度4935毫米的纯电动轿车,星海S7的售价在同级别车中属于偏低的水平,接近尺寸的东风奕派007等车型起售价都超过了13万。

大空间、亲民售价这也意味着,在品牌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东风风行还是以性价比作为突围的主要利器。

不过在配置方面,其相比新势力车型和头部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虽然星海S7配备了星海OS智能车机系统,但在一些功能的智能化程度上还有待提高。例如,语音识别系统在识别准确率和响应速度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并且无法识别连续指令。

同时车机系统的功能拓展性也有待加强,对于外部APP的兼容性欠佳,和其他中国品牌的车机系统对比存在明显不足,智能化体验不佳,也不符合当下年轻人对于纯电轿车的期待。

同时在消费者关心的续航方面,全系只配备了56.8度的电池,虽然宣传有555公里续航,但50多度的电池相信在续航上并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少惊喜,反观同样定位中大型轿车且价格接近的启源A07、奕派007、零跑C01等车型,均有超过600公里续航的配置可供选择,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显然东风风行在技术储备上没有展现出对市场的敬意。

自主品牌老兵“斗”不过新势力

在青岛星海S7上市发布会上,东风柳汽总经理林长波也将东风柳汽喻为一个“兵”,一个“老兵”。在林长波看来,“我们不是横空出世的新造车势力,我们是一个有长达70年历史的中国自主品牌老兵。东风柳汽深厚的造车经验,成为其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重要抓手。”

但老牌自主品牌的造车经验,和新势力实打实的产品力与铺天盖地的营销力相比,在新能源时代胜算真的不大。

在2024年4月,东风柳汽发布东风风行高端产品序列——风行星海,提前一年实现100%电动化战略目标;6月,东风风行星海V9上市;紧接着在9月26日,星海系列第二款车型星海S7正式上市。

不过星海V9在新能源MPV市场,面对腾势D9、小鹏X9等竞品也是败下阵来,其销量不达“月销3000辆”预期,3个月累计交付量不到4000辆。如今星海系列第二款车型星海S7首月销量不佳,大概率也是重蹈覆辙了。

在新能源市场,东风风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与一些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消费者对东风风行的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可能会有所不足。很多消费者压根就不清楚星海系列的产品定位以及星海S7的具体产品优势。

反观与星海S7价格相近却尺寸小得多的小鹏Mona M03,却靠着前期铺天盖地的智驾宣传,在营销上就拔得头筹,进而在销量上也收获了开门红,小鹏MONA M03在国庆期间新增订单1.6万台,再加上之前订单量一直以单日2000+的规模增加,目前其订单量应该已经超过10万+。

尽管小鹏MONA M03的智驾并不是应用目前小鹏最尖端的技术,但相比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纯电车型,其在相同价位车型的智驾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体验,形成明显差异化的优势。

不错的技术与出色的营销,再加上足够好的成本控制是当下新能源车企突围的必备要素,反观东风风行星海系列车型并不具备,销量平平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东风风行的渠道售后服务点相比新势力太少了,有网友就表示,自己所在的安徽地级市都没有东风风行店,网上看到上市信息后想买,都没地方看车,并且买了去哪里售后保养都是问题。

一款车型折戟可以理解,但第二款车型也沉沙,就说明这个品牌的产品策略和打法有问题,这也是新势力绝对不能接受的。

未来东风风行想要快速挤入新能源主流赛道,也需要拿出更多的技术与更具特色的营销,新能源汽车时代,消费者需要的是可感知的高价值产品力与品牌力,自主品牌老兵确实需要向新势力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