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文有3大误区 高中老师:「靠背一族」永远读不完
大学指定考试将于7月登场,新北市新店高中国文科老师李淑芬接受大考中心邀请,撰文谈国文应试准备之道,她以考生的3种潜台词,将考生归类为「靠背一族」、「分数主义」及「机器娃娃」。
最新一期《选才电子报》刊登李淑芬的文章,根据李淑芬分析,读国文第一个误区是「国文嘛,背一背就好」,这类反映的另一种表态是「国文好难喔,我总背不起来」。她说,这类考生潜台词是「国文就是死的知识,靠记忆就行」,认为读国文根本是基因决定论、记忆定江山。
不过,李淑芬提醒,「吾脑力也有涯而书也无涯,『靠背一族』终会有读不完的悲哀。」
第二个误区是「国文都是读古人的东西,以后根本用不到」,这类反映的潜台词是「我对国文没兴趣,读书只为应付考试」。李淑芬说,然则,问题症结不在于古文、今文,而是出于功利心。她认为,「分数主义」者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也不能真正学好,这样又如何要求日后能用?!
第三个误区是「国文很主观,没有标准答案,我不知道怎么念」,这类的潜台词是「老师画重点,直接告诉我结果」。李淑芬指出,惯于被喂养的学习模式,无论是知识本身或论证演绎结果都有老师或书本沿路丢下来,「主体性湮没茫然,很容易形成服从权威的个性、或思考的惰性」,犹如「机器娃娃」,往往有标准化的迷思。
李淑芬表示,无论是靠背一族、机器娃娃或分数主义者,共通问题是「只在课堂上学,在课本里学」,长期以来,读书就是读教科书,毕业后多数人再也不读书了,真真是「曾经课本难为学,除却脸书不是书」。
她认为,只有回到生活中,学习才会有感,例如评论家杨照先生曾经谈女儿到德国读书的经验,文学课中讨论到莎士比亚的作品,从文本延伸到戏剧、电影等,每个人分享观赏经验、讨论或批判,从过程到结果,大家都积极参与,从而学会如何鉴赏一部作品。「学习如果与生活割裂,限缩在课堂上、书本里,终究只能徘徊在门口『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