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結束後不能放縱進食 研究: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首图来源:pixabay)
【文‧Emmastein】
间歇性断食法已被证明对健康促进有一定好处,但一项新小鼠研究结果若适用于人类,则断食后重新进食期间若不当摄取食物,这种做法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在减肥领域已行之有年,无论常听到的 168 断食或 52 断食法,都被成千上万人用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肠道、享受其他健康益处,比如今年稍早一项研究表明,每周 2 次断食 24 小时可以增强体内自然杀手细胞的抗癌能力,另一项研究表明相同饮食模式也能预防肝脏发炎。
麻省理工学院一项新研究最近揭开断食使肠道干细胞再生的确切机制,但也发现令人不安的潜在并发症。
研究人员表示,使干细胞再生的原因并非断食,而是断食之后的「重新进食」时期。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小鼠分为三组:一组禁食 24 小时,一组禁食 24 小时后可以在接下来 24 小内进食任何食物,对照组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断食与重新进食完全是 2 种不同状态,断食状态下,细胞利用脂质和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一旦进入重新进食状态获得营养物质,干细胞、祖细胞就会打开开关,迅速构建细胞团并重新填充肠道内壁。
研究结果发现,肠道干细胞最高再生率发生在 24 小时断食后重新进食之际,细胞增殖速度比那些未断食的小鼠还快,然而,快速细胞分裂也使细胞面临更高致癌突变,万一癌症突变于细胞高增殖期出现,小鼠就更容易引发早期肠道肿瘤。
简单来说,团队认为:断食本质上是健康行为,但断食后重新进食若接触到诱变条件,比如烤焦的牛排、炸物,便可能增加癌症病变风险。
新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本文章由科技新报授权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请详科技新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