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约VS.长约论战 能源风暴下台湾省思

图为民众前往加油站加油。(本报资料照片)

全球抢油抢煤抢气爆能源危机,经济部日前信誓旦旦国内天然气与燃煤都买到明年,不怕没原料发电。回顾过往,国内对油气采购曾有「短约派」与「中长约派」争论,所幸后者胜出,让政府免去一场迫在眉睫的缺电危机。

不过,政府赶鸭子上架的非核家园政策,也在这次全球抢能源风暴中显露阴影。在「增气检煤非核」能源纲略下,2025年我国进口天然气要达到2045万公吨,占发电比5成。

即使有长约护身,一来电价易受波动,二来天然气「是放在人家家里」,不管是地缘紧张因素、天候因素,都可能导致进口延迟,乃至提不到货发生。对押宝过半在燃气发电的我们,岂能不慎。

过去中油购买油气,曾有过「短约派」与「中长约派」争论,也就是采购合约应该多用短期合约,还是多放在长达10几年的中长约,这涉及购价成本与稳定来源考量。甚至有立委还曾在立院责骂中油操作不当,不在市场上多买现货省钱。

这是因为过去国际还未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当时市场短约多,供货的石油公司为了抢生意,比价杀的凶,选短约可以省钱,自然有一派支持力量。

不过台湾99%能源都靠进口,身为国营事业的中油自然不敢大力押短约,这也是中油现在有6成多、近7成天然气采购采长约关系。如今在全球大抢能源物料风暴下,中长约派大胜已不必说,也确实让目前国内供电还不必马上捏把汗。

不过,中长约仍是「保量不保价」,中油购价仍要看日本原油进口报关价格(JCC),可预见天然气支出是节节高升。无奈,政府为了冻涨电价,只准中油每次小幅调涨台电电业气价3%、5%,苦当冤大头。只是,全球缺天然气不光只是今年,明年4月电价,还能冻的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