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变相高利贷要“长牙带刺”

变相高利贷卷土重来了吗?

今年“3·15”晚会,同程金融App变相发放高利贷乱象被曝光。用户借钱,需要先买卡、再回收、再变现,1800元的礼品卡变现后只能到手1692元,加上捆绑销售的会员权益,用户一个月后却要还2448元。由此粗略计算,年化利率超过536%。随后,同程金融回应:立刻对相关产品进行下线,并全力配合整改。

受“同程金融”余震影响,助贷行业风声鹤唳。涉及到权益类产品的平台开始连夜自查,还有些平台开始收紧风控审核,也有平台观望权益类产品还能不能做。

这个情景并不陌生。2017年,当时风靡一时的现金贷突迎整顿,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出手将一些不合规的“高炮”放贷软件进行打压,之后,多数平台转向了助贷流量生意,而自营的借贷业务则更多转向了小贷、保理等主体。

变相现金贷业务也并不“创新”。2018年,中国互金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现金贷”业务风险的提示,当时监测出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有的还在贷款过程中通过强行搭售会员服务和商品方式变相抬高利率。

博弈中,业务慢慢演变,当前,多数平台已将权益类业务作为提升用户黏性的管理工具,也有些“胆子大”的公司则通过权益类业务把综合费率提高,作为“表面合规”下的隐秘挣钱通道。

我们需要警惕“714高炮”类(借款期限7天、14天的利息超级高的现金贷)产品的卷土重来,并以“移动马甲”的形式在市场上横行。而一些平台虽然表面上标注利率在36%之下,但等待“下款”时才得知额外支付的担保费、会员费的具体金额,实际利率可能高达100%。

高利贷卷土重来的核心在于“有利可图”。利润太高,处罚太轻,平台才会有恃无恐。

对于类金融业务,金融监管部门与网信以及司法等部门应形成合力,“长牙带刺”,加大依法监督与处罚力度,针对关键问题及时澄清,避免舆论发酵误导公众、损害行业形象。

助贷平台也要维护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良好品牌。经过七年来的整顿与重塑,助贷行业已经成为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业务方面的一大供应商,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平台也应自觉合规,不要做“刀尖上舔血”的生意。

对于有借贷需求的用户,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理性借贷、合法维权,不给非法放贷机构以可乘之机。

整治网贷乱象需要久久为功。但毫无疑问,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融监管新时代,持牌的金融业务和非持牌的金融活动,哪里都没有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