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促成法埃签订军贸大单
埃及国防部本月初发表声明称,埃及军方已与法国飞机制造商达索公司签署协议,采购30架“阵风”战斗机。这份价值总额高达39.5亿欧元的军购订单,是继今年1月希腊与法国签订价值25亿欧元的18架“阵风”战机采购合同后,法国与外国政府达成的第二笔该型战机销售协议。
作为可与F-35和FA-18战机相媲美的通用型战机,“阵风”的外销历程可谓“先抑后扬”。早期,由于法国国内市场狭小导致单机成本过高,其屡屡在国外军火市场竞标中铩羽而归。在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后,法方主动开启让利进程,并在2015年初见成效。当年,埃及、印度和卡塔尔相继与法国签订“阵风”采购协议,标志着该型战机出口已步入相对稳定的新阶段。
为保持这一良好势头,法方在营销手段上并未放缓推陈出新的步伐,并鲜明体现在此番对埃战机出口的进程中。
一方面,附带出售与战机配套的武器系统,赢得与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作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方将向埃方提供价值2亿欧元的配套武器,其中包括“米卡”空对空导弹、AASM“铁锤”制导炸弹和AM-39“飞鱼”空对舰导弹等。鉴于埃方极少在与其他国家的军贸中获得同等“优待”,这无形中加大了其对法制装备的青睐。
另一方面,提供长期高额贷款。长期以来,法制军火因其高昂的价格被外界戏称为“贵族装备”,不少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其望而却步。此番,法方特意为埃方提供由法政府担保、多家银行提供资金的期限至少为10年的贷款,贷款额度为34亿欧元,占合同总价值的85%。
除上述举措外,相关历史和现实因素也是促成法埃军贸得以成功进行的关键。
首先,两国此前较为顺畅的军贸合作与实践为此番军售奠定基础。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相关数据显示,埃及是全球第三大武器进口国,武器采购量在过去10年增长了136%。而法国正是埃及拓展武器进口来源的主要对象。在2015年初埃及向法国求购24架“阵风”战机的过程中,法方在双方签订合同仅156天后便将首批3架战机顺利交付,甚至不惜为此延长为本国空军订制战机的交付时间,充分印证了两国密切的军贸合作关系。
其次,“阵风”战机全面的作战性能与埃及的国家安全诉求高度契合。目前,埃及面临的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西面,利比亚内战造成的动荡局势随时有可能引爆地区各团体间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东面,位于西奈半岛并与“伊斯兰国”存在密切关联的恐怖主义威胁仍将长期存在。对埃军来说,“阵风”具有的良好对空、对海和对陆攻击能力足以满足其需要。
最后,法埃趋同的地区安全利益,为增强两国战略互信、提升军贸品质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可以说,在防止恐怖主义回潮、抑制域外国家在北非影响力扩张方面,法埃拥有近乎一致的利益诉求。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表示,法国不会将埃国内“人权状况”作为出售武器的先决条件,进而削弱其打击地区恐怖组织的能力。
需指出的是,片面依靠军售寻求绝对安全的做法,与国际社会通过平等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与矛盾的共识性做法并不相符,由此产生的一些负面效应也将给地区安全带来影响。(季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