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终于想通了,要用“压箱底的本事”,从中国换回急需的东西
经过俄乌战场的洗礼后,俄罗斯终于认识到了自身在部分航空技术领域的不足,准备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技术,从中国手中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快补齐短板。
【俄方似乎想要通过民间合作,补齐自身在无人机领域的短板】
在珠海航展开幕前,广西新航圣洁应急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法国立航空技术大学,在位于梧州的广西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签署了一份《航空技术及装备引进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俄方将派出专家常驻梧州,为中方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对俄方提供的大载重直升机与无人机技术进行转化升级,在中国境内组装生产无人机产品。
从相关报道上看,中俄此次航空技术合作是一个民间项目,两国军工部门都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可这无法掩盖这一合作的军民两用属性。中俄通过这一项目互相借鉴学习的成果,仍旧有可能最终被用于军事领域。
【从相关报道上看,中俄此次航空技术合作是一个民间项目】
在俄乌冲突尚未结束,中国继续坚守中立原则,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装备,中俄直接的军事技术合作迟迟没有实际动作的情况下,这种民间的合作,也能够让美西方无话可说。
此次合作的重点,无疑就是协议中提到的大载重直升机与无人机。
重型直升机其实是中国在直升机领域的一个短板。在通用直升机领域,中国正在大批量生产直-20,在中型直升机领域,中国有直-8L等机型,在武装直升机领域则有直-10、直-19,唯独在大载重直升机领域,中国暂时还没有类似美国的“支奴干”、俄罗斯米-26的重型直升机。
这不仅不利于中国强化森林火灾等灾害救援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解放军在部分高原山地等特殊地形的装备投送能力。
【中国目前没有类似米-26的重型直升机】
国内部分单位此前购买了几架俄罗斯的米-26,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中,这些米-26承担了将挖掘机等设备吊运至灾区的任务,在其他的灾害救援活动中,这些米-26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国确实有可能通过民间合作,从俄罗斯引进米-26直升机的一些关键技术,与国产的航电等体系结合,加快研制国产的同类型直升机。
只不过,重型直升机的应用场景较为有限,中国现役的直-8G等机型又有能力运输“山猫”全地形车等装备。
【直-8G等机型又有能力运输“山猫”全地形车等装备】
这就导致,解放军与应急救援等部门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量有限,是否要为了这少量需求而建立一整条生产线,还要看航空部门与解放军的规划,以及中国自身直升机工业的发展进度。
即便如此,重型直升机也已经是俄方现在的“压箱底”技术中,为数不多的,可能引起中国注意的核心技术了。而俄方想要用这一“压箱底”技术从中国手中换来的,大概率是无人机技术。
中俄相关单位已在协议中明确了,双方计划合作生产的是具备航程远、载重大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安全巡逻等领域的无人机,而具备这些特点的无人机,无疑是大型无人机。这恰恰是俄罗斯方面的短板。
在俄乌前线,俄军使用的多数是仿制的见证者-136等自杀式无人机以及海鹰-10等中小型侦察无人机。在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领域,俄方现在拿得出手的只有一款“猎户座”,且这款无人机的技术实力,也只能说是勉强跟上了时代步伐。
【俄方现在拿得出手的只有“猎户座”】
反观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实力极为雄厚,几乎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中国现在都有对应产品。以俄方最欠缺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为例,中国现在可以出口的就有数个型号。俄方能够在珠海航展的展台上找到其所需要的所有无人机设备。
通过这一技术合作,俄方有望学习到中国的一些无人机生产经验,以便强化自身的整体无人机实力。
除了无人机与重型直升机,反无人机技术也有可能是中俄未来可能的技术合作领域。在此次签署协议的过程中,中俄相关人员便就无人机低空防御技术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确实积攒了一定的反无人机经验。中国作为无人机大国,在反无人机领域也有着自己的心得,研发了多种反无人机设备。双方的经验交流自然有利于双方一道取得突破。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光箭-11E”多模复合末端干扰系统】
这也证明了,尽管中俄在军工领域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可在当前阶段,双方在军事技术领域仍旧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这便能解释,为何中俄在谈到双边军事合作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军事技术合作。
中俄此次带有军民两用属性的民间合作,则证明了双方的军事技术合作,不仅会在两国的军事合作框架下进行,也需要让中俄不同的军民融合发展体系一道发挥作用,实现军事与民用技术合作两条腿走路,争取构建一种新的军事技术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