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迈过1000万辆后,比亚迪如何打赢下半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广州报道

从第一台新能源车上市,到第一个500万辆,比亚迪用了15年;而从500万辆迈向1000万辆,比亚迪仅用了短短的15个月。

从2003年跨界进入汽车行业,饱受“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的质疑,到如今狂飙成为全球首个下线1000万辆新能源车的企业;从2004年携3款新能源概念车首次参加北京车展,没人相信新能源的未来,“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到三十年之后成为中国最“吸金”的车企。

三十而立,是比亚迪的逆袭故事。“敢想敢干敢坚持,才让比亚迪走到了今天。”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现场表示。

站在千万辆基础上,来到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也是王传福造车事业的下半场,比亚迪的故事,不想止于规模。

上半场断档式领先

1994年王传福辞去体制内工作,在租来的办公室成立比亚迪公司,做老本行电池,供应给手机等电子消费品。

2003年,美的、奥克斯等国内第一股跨行造车风起之时,已在港股上市的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电池企业”跨界而来,资本市场率先给出质疑,刚转到汽车行业的第一天,比亚迪股价暴跌20%,被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

2004年,比亚迪携3款新能源概念车首次参加北京车展,彼时燃油车与合资品牌是车展的主角,没有人相信新能源的未来。

2008年,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属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故事在此展开。

笃定于插混,是王传福的坚持,今天来看助力比亚迪登上“销冠”的制胜关键,在当年是一场铤而走险的选择。

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达到125.6万辆,同比增长61.7%。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到5%,比亚迪主攻的插电混动市场容量更小,当年销量仅27.1万辆,仅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1.6%,占纯电动汽车销量的27.5%。

“即使走错了也认了”谈及插混路线,王传福曾表示,当时插电混动市场份额小,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突破,这条路线当时被诸多汽车公司放弃,比亚迪内部对此也有争议,但自己还是拍板要咬牙坚持下去。

“2019年是比亚迪的至暗时刻,差一点就活不下去了。”王传福表示,2019年比亚迪的利润同比下降了40%,全线大收缩,已经是命悬一线,能继续走下来,靠的就是对技术的信念。

2022年3月,比亚迪停止了其燃油车的整车生产,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家宣布停产燃油车并付诸实践的车企。也是在这一年,不被看好的插混路线逐渐走向主流。2022年以来,插混车销量同比增速超过纯电车型,市占率也节节攀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纯电动汽车零售销量为412.4万辆,同比增长17.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19.7万辆,同比增长69.0%;增程式混动汽车销量为81.1万辆,同比增长109.8%。

混动市场在今天还在持续升温,比亚迪成为市场当中的重要贡献者。

同时,作为自主品牌率先下场,比亚迪也率先在当时20万元左右的合资品牌天下中,打破了价格垄断,逐步在市场中被消费者看到。

在如今1000万辆新能源规模中,依然可以找到这一价格逻辑。在今年1~10月比亚迪的销量中,主打10万至20万元区间的王朝+海洋累计销量为308.18万辆,占总体95.2%。20万元以内的车型为比亚迪千万级的规模做出了大部分贡献,在低价格带中的长时间摸索,也让比亚迪成为国内多轮“价格战”的执掌者。

主要动力形式匹配插混市场的快速增长节奏,主要产品定价击中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最庞大的价格区间,比亚迪的豪赌迎来了胜利。10月,比亚迪单月销量超过50万辆。换言之,比亚迪已经具备了每2个月交付百万辆汽车的能力。

敢想、敢干、敢坚持,是比亚迪30年来一直坚持的工程师精神,也是王传福对比亚迪这三十年来成就的总结。电动化上半场的断档式领先,在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一一显现:

销售规模上,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下线1000万辆新能源车的企业,甩开特斯拉;与燃油车市场同台竞技,比亚迪销量连续多月超过上汽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易主;

盈利水平上,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252.38亿元的净利润,几乎等同于上汽、长安、广汽、长城、赛力斯五家车企的净利总和,日赚超1亿元。第三季度营收突破2000亿元,这也是比亚迪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首次实现季度营收超越特斯拉,不过单季利润上和特斯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下半场豪赌千亿

今年一月的比亚迪梦想日上,王传福也表示是比亚迪率先喊出“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口号。尽管销量亮眼,但智能化并非比亚迪核心优势,相比一些率先投入智能化的新势力们,比亚迪起步较晚。坐稳新能源汽车龙头宝座后,比亚迪开始向相对薄弱的智能化方面发起冲锋。

换言之,下半场的竞争中,智能化成为关键之争,比亚迪不能再只靠规模取胜。

“补课”下半场,比亚迪宣布投入1000亿元,发力人工智能与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推动品牌实现全面的智能化进阶,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半夜经常接到董事长王传福的电话,两人交流主题不外乎一个——智能化,此前双方聊的更多是动力技术。“比亚迪现在第一重视的就是智能化。”

据其透露,比亚迪希望在两年内让中端及大众车型都用上高阶智驾,甚至10万元以下的车型都要有,“会自研,也会和供应商协同,谁做得好用谁”。

在策略上,比亚迪秉持着内部赛马、封闭开发、供应商协作等多种方式,开始补课。

今年6月,比亚迪成立自研智能驾驶团队“天狼”和“天璇”开发部,两大自研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近800人,在上海松江进行封闭开发近两个月时间。独立运作,由不同的智能驾驶老将率队,彼时也被外界视为比亚迪智能化的内部赛马。

但时隔四个月后,有消息传出两个团队已完成整合,加速自研算法量产。整合后初步的自研智驾落地时间是明年年中,包括高速智能领航和城区智能领航功能,落地车型选择了比亚迪百万元级高端品牌仰望。

据悉,目前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拥有超过4000人的团队,仅软件工程师就有3000人,据悉自动驾驶团队一个月发工资就要10亿元。从规模来看,比亚迪智驾团队仅次于华为,后者2023年底的智驾团队超过7000人,超过小鹏、极氪、蔚来、小米等智驾团队规模。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持续加码智能驾驶,已自研车载计算平台,成立感知实验室、研发端到端大模型,并自建超算中心,要将智能驾驶提升到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相当水平。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的总体规划上,采用的是双线并行,既开放合作,也独立自研。”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表示。

因此,在自研之外,比亚迪也与华为达成合作,联合开发方程豹新车型,二者联手打造的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3.0的首款车型方程豹豹8,已于不久前上市。

智能化下半场已来,行业节奏加速,车企纷纷加码智能化,从开城大战到有路就能开,从BEV+transformer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

对于比亚迪来说,不难看出当前自研与合作的重点仍聚焦于仰望、方程豹等高端品牌上。行业中高阶智驾功能加速向低价车型普及,如何在自家15万元级的主要价格区间普及智驾,是比亚迪补齐智能化短板的关键一步。

目前,在比亚迪拥有定价权的20万元以下市场,新势力、传统车企、合资品牌都在为其加码智能化,更多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方案等软硬件供应商也在极力降本,攻克中低端市场的智驾难题。

以小鹏MONA M03为例,将小鹏行业第一梯队的智能化体验打进15万~20万元市场以内,迅速带动该车起量,并帮助小鹏在规模上走出低谷,也为20万元以下车型的智能体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对于20万元以内绝对的统治者比亚迪来说,突围的时刻到了。亮眼的智能化对比亚迪拿下更多的中高端品牌市场、撬动更大的商业杠杆也不可或缺。

来到战役的下半场,是比亚迪的智能化下半场,也是王传福造车事业的下半场,为此,比亚迪赌上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