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技“突围”脉动——跨区域科技合作为首府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基金主要致力于支持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的颠覆性技术项目,我深信这支基金必将为呼和浩特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北京协同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华说。近日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颠覆性技术呼和浩特对接会上,北京协同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发起总规模为两亿元的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基金。

该基金是继广州、上海之后,全国第三支、也是北方地区第一支颠覆性技术基金,是呼和浩特深化京蒙协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果。该基金将依托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颠覆性科研项目及科研团队优势,为呼和浩特市高水平推进科技“突围”工程提供坚实支撑与强劲动力,助力首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更需要合作。近年来,首府聚焦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与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加大科技开放合作力度,汇聚全国创新资源,加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链接长三角创新资源,拓展与西部和东北地区科技合作,为首府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央地协同,共筑国家创新高地。今年,呼和浩特市携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成立了呼和浩特研究中心,聚焦前沿与颠覆性技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举办对接活动等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在呼和浩特落地转化。”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介绍,目前,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已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建乳业创新前沿技术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的“先进技术实验室”,将围绕新能源、新型化工领域进行重点布局。

呼和浩特市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校,共建国家乳业、草业、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其中动物疫苗创新中心更是成功加入“国家队”,标志着区域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近日,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的运营公司——新华三技术总部实验室(内蒙古)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正式成立,这是紫光集团与自治区及呼和浩特两级政府洽谈合作的重要成果,实验室将整合集团在全国的云计算及大数据中心资源,全面赋能呼和浩特的数字化发展。为充分利用北京市优质科创资源,呼和浩特市与北京市海淀区签订“两小时创新圈”合作备忘录,打造京蒙协同创新平台,成功落地“京数蒙算”智算产业园等一批示范性项目。通过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吸引北京高端人才与科创项目入驻,形成京蒙创新合作生态。此外,呼和浩特市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北京地区创新主体合作,实施科技“突围”项目,涉及工业仿真、绿电消纳等多个领域,累计合作项目超过50项。

呼和浩特市积极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如上海交通大学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已孵化引入52家企业,实施多项中试产业化项目。同时,围绕乳业、草种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与多所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与欧阳明高、陈十一院士团队合作,共建成果转化平台,推进重卡换电技术、工业软件自主研发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和林格尔新区正在推进与黄维院士团队共建柔性电子未来产业园,进一步拓展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作为桥梁与纽带,高效连接沪蒙两地的优质企业,共同促进农业产业项目的圆满落地,不仅在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通过引入上海等地的先进科技资源,为当地农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蒙沪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杰说。在上海知耕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奥夫(内蒙古)生态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的联合推动下,新成立的蒙沪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专注于土壤结构改良与种苗遗传优化的前沿实验室,并成功培育出优质的贝贝瓜苗。

依托产业、政策、应用场景优势,呼和浩特市还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围绕科技创新领域、教育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交流。同时,共建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充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科研和人才队伍方面的显著优势,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优质科研成果在首府转化应用。

青橙融媒记者 武子暄 通讯员 张芳

来源:青橙融媒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