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真有这么威? 答案已在国内外历史数据中

Smart Beta ETF则是想结合主动策略与被动执行双方优点而应运而生的投资商品,既保留一般ETF透明度高、交易成本低的特性,但又同时能透过特定策略进行主动选股,让投资人有机会获得超额报酬。所谓的「Smart Beta」,指的就是透过某种「可量化的策略因子」作为选股策略来提升报酬率,这阵子在台湾备受追捧的高股息ETF即属于Smart Beta ETF当中的一种,其所采用的可量化策略因子就是「殖利率」。

究竟包括高股息ETF在内的这些Smart Beta ETF,报酬率能否在发行上市后如投信募集资金时所宣称的跑赢大盘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金融系教授伊扎克.班-大卫(Itzhak Ben-David)等四位学者,特别统计了2000年至2019年美国各类ETF指数,从上市以前的3年,到上市以后5年,合计8年的报酬表现。透过回测发现,Smart Beta ETF在挂牌前的表现确实能够取得战胜大盘的「α」超额报酬;然而一旦挂牌之后,这样的超额报酬就消失了,只能拿到约等同于整体市场大盘表现的「β」报酬。

表现会不如预期,该论文也点出问题可能出在一开始在设定指数规则时发生统计学上的「拟合过度」(Overfitting)。由于ETF产品在推出时要吸引投资大众青睐,因此在制定指数规则时容易「因题设事」地去匹配特定历史资料。ETF的设计者可以轻易地「看着后照镜」做产品设计,以后见之明加入各式各样的策略因子来编制指数,让其回测报酬率看起来远胜过大盘。这一部分也解释了为何台湾ETF市场,越晚近推出的ETF,其选股逻辑越复杂,筛选条件越「多元」。

理财教育推广者怪老子特别用台湾最早发行的ETF 0050,以及第一支主打高股息的ETF 0056来做比较。回测过去16年二支ETF的表现,会发现在累积总报酬率上0050以339%力压0056的260%。尽管主打高股息的0056的确在累积配息报酬上以206%小赢0050的185%,但在资本利得累积报酬上,0056却以54%大幅输给0050的155%

无论从国外学术研究或是国内数据回测中都可看出,撇开短期波动不论,若投资人看好市场长期仍将持续向上,无论是定期定额存股或长期持有,选择投入总报酬率明显较高、管理成本通常较低的大盘指数型ETF,将成分股取得的资本利得与股票配息尽量留在ETF中持续参与市场大盘,而非透过高股息ETF的配息机制拿回现金,或许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更多关于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再平衡」又该如何执行、长天期债券ETF究竟能否如购买直债一般达到「锁利」效果、面对美国通膨僵固,手上美债ETF亏损的投资人此刻又该如何因应?诸多ETF投资人可能常有的疑惑,怪老子都将在本周【财经相对论】详细解答,欢迎至工商时报Youtube频道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