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出现"二次降费"新趋势 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业绩做起来

(原标题:每经热评丨公募出现“二次降费”新趋势 最关键的还是要把业绩做起来)

每经评论员 李蕾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也有一些新的现象和趋势出现。笔者近期发现,有不少产品开启了“二次降费”模式,也就是说此前已经下调过费率的基金,如今继续降费让利,有的管理费年费率甚至较高点出现“腰斩”。

比如,最近刚刚宣布降费的某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曾于去年5月份首次将管理费年费率由1.5%调低至1.0%,近期再由1.0%调低至0.6%,降幅明显。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个例,随着公募费率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持续降费的产品有望不断出现。

去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正式拉开公募降费改革的大幕。为避免基金费率“陡升陡降”,本次费率改革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费率改革。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顺利完成,有公开数据显示这一阶段的费率改革举措预计每年让利投资者近140亿元,还有机构测算改革之后交易佣金费率将下降约40%,对应年化让利逾60亿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投资者节省下来的成本。

整体而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金融行业适应市场变化、响应投资者需求的重要举措。自改革以来,公募基金公司通过降低管理费、托管费以及交易佣金等费用来让利投资者,降低基民的理财成本。而多次降费,一方面当然是基金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和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基金公司希望借此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基金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1日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将进一步优化基金证券交易佣金制度,降低基金投资者交易成本,促进公募基金行业回归业务本源。

对投资者来说,基金产品下调相关费率,不仅降低了投资成本,也有助于提升投资体验。不过,最关键的可能还是基金管理人要把业绩做起来,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尴尬局面,多管齐下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和获得感。

站在机构的角度,费率改革将促使基金公司加强投资研究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举个例子,面对费率的降低,头部公司具备更强的规模体量和盈利能力,可内部自行承担更高的渠道、第三方服务等支出,能够更好地应对降费带来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显然更大。如果一味“卷”费率,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可能难以承受。

说到底,面对费率改革,基金公司还是要在降低费率和保证服务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要求基金管理人加强内部建设,提高运营效率,真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以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