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大陆贸易制裁真的来了,还不快提出务实解决方案!

工商社论》

中国大陆继上周判定台湾构成贸易障碍后,不到一周,旋即宣布台湾单方面对大陆产品出口采取歧视性禁止、限制等措施,违反了ECFA规定,决定自明年元旦起中止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这个情势的发展,正如本报社论日前预言,在我方不愿意接受两岸协商、陆方不愿透过世贸(WTO)多边协议的僵局下,陆方唯一的举措,就是对台祭出贸易制裁。但令人遗憾的是,我政府迄今除了口水之外,仍提不出具体解决方案。

大陆制裁消息一出,工商界立即表示了高度忧虑:首当其冲的石化公会表示,若没有ECFA的关税优惠,台湾石化产品输陆关税将从0%变成2~10%;且由于石化产业原料在制程上互有关联,大陆虽仅中止12项产品优惠关税,但冲击台湾石化产业遍及上下游产业链。工总则认为,有能力全球布局的石化大厂,可以增加海外产能因应陆方关税优惠的取消;至于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厂商,只能透过加速海外投资因应,然而,无论是缩减国内产能或产业出走,都将影响国内就业。商总亦认为,一旦陆方持续取消台湾输陆产品优惠关税,未来台湾企业会因为高关税到第三地投资,台湾产业出走,将造成失业率的攀升。工商协进会则表示,虽然此次陆方取消关税优惠的12项产品,占台湾整体出口比例不大,心理影响大过实质,但若陆方持续扩大取消ECFA早收清单项目的免关税优惠,将冲击国内就业。

从数据上来看,此次陆方取消关税优惠的12项石化产品,占台湾输陆金额的比重并不高,但工商团体忧虑的是:目前台湾输陆享有关税优惠的产品仍包括石化、机械、纺织、运输工具等521项产品,如果大陆对12项石化产品的制裁只是伤台湾经济的筋,那后续的扩大制裁,将如何牵动台湾产业的筋骨?

对企业来说,其存在的基本价值是追求利润,即使近年来各界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及永续发展,但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中,企业为了生存,逐利的本质并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即使我政府1996年提出「戒急用忍」、2006年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2016年提出「新南向」等各种对陆经贸紧缩或转移投资政策,但基于生产要素成本甚或市场考量,台湾企业仍大举投资大陆。就算近年来由于美中贸易战、大陆投资环境改变等因素,使得台商投资大陆金额、家数呈现衰退,但迄今大陆仍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及最主要投资地。

从台湾企业角度来看,在两岸贸易便利、甚至输陆产品享有关税优惠时,台湾生产零组件到大陆加工,再出口到欧美,是最符合比较利益法则下的两岸产业分工。因此,若大陆取消对台让利,甚至对台祭出贸易报复,对台湾企业来说,除了先进制程晶片等这类具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亦或符合大陆产业未来发展的必须设备、零组件,其他品项都有极大可能失去大陆这个市场。反之,从大陆的角度来看,在加速区域经济整合及进口替代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台湾输陆的产品,越来越可以找到其他进口来源或国产化的同时,也就是说,大陆对台湾产品的需求将大幅降低。

由于台湾出口大陆逐渐以免关税的资通讯产品为主,因此,亦有论者侈言,台湾应禁止晶片输陆以作为反制。事实上,这样的论点并不具任何的可行性。首先,在美国的限制下,台湾先进制程晶片输陆本来就受到限制;其次,台湾成熟制程晶片限制输陆,重伤的只会是台湾经济;最后,若我政府真的禁止成熟制程晶片输陆,台湾企业仍能透过扩大大陆产能因应,大陆亦能寻找其他的替代来源。

也就是说,基于两岸经贸现实,台湾没有对陆贸易制裁反制的有效举措。因此,我政府仅能重复过去的说法:一是强调对台湾产业经济影响不大;二是表示我方愿意在WTO架构下协商;三是谴责陆方将经贸政策工具化。除此之外,亦只能强调持续协助厂商分散市场拓销,以及鼓励差异化商品研发。然而,对企业来说,这些解决方案绝非一朝一夕能见成效。如果两岸经贸冲突持续升高,面对越来越严苛的产业竞争,可以预见,台湾企业将如过去一样,透过具体行动,以进一步的海外布局延续企业生存,届时台湾将面临的冲击已不言可喻。

面对大陆的贸易制裁,套一句当年美国总统柯林顿的名言:「笨蛋,关键在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如果政府持续坚持意识形态的务虚以对,再多的激昂或口水,都将无法扭转台湾即将到来的重大经济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