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对于「投资台湾三大方案」成果的再检视
工商社论
过去一年(2021年)台湾的经济发展,堪称精彩,单月出口金额屡创新高、税收持续超征、经济成长率也写下11年来的最佳表现,而股市指数多次创造纪录、上市柜公司获利缴出历来最好的数字,经济社会一片欣欣向荣,很难想像,这是在疫情笼罩下缴出的成绩单。也因此,岁末年初的此刻,如何经略即将来临新的一年的做法,显得格外重要。
新年度的经济如何更上一层楼,很显然的,政府把推升经济成长的动能,寄希望于「投资台湾」的进一步发挥。前不久,蔡总统于亚洲台湾商会联合总会的场合上致词时,特别强调「投资台湾三大方案」的重要性,此项措施执行以来,带动了上千家厂商、超过1.5兆元的资金回台投资,创造出超过12万个工作机会。她认为,这些资金和技术能量,将成为电动车、5G和再生能源等新产业发展的丰沛动能。
为因应中美贸易战,全球供应链重组,行政院在2019年1月推动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以三年时间,提供贷款利息补贴,土地、水、电、税务专属服务与客制化单一窗口,引导台商回台投资。同年7月再推动根留台湾企业加速投资行动方案及中小企业加速投资行动方案,三者合称「投资台湾三大方案」,至2021年底到期。
在蔡总统的致词后,行政院会接著于2021年年底前的12月23日拍板投资台湾三大方案延长三年至2024年底,并加码优惠贷款额度4,300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带动企业投资台湾9,000亿元。至于贷款利率补贴和补贴年限,以及台商的资格条件则有部分修正。
我们认为,吸引厂商返台投资之所以能够推动,中美贸易战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两强相争之下,原在自由贸易体系下运作成形的供应链体系,必须重组,尤其是在大陆发展的外向型台资企业,都有迁厂或寻找备援生产基地的压力。至于新投资地点的选择,台湾之外,东协地区一样是业者重视的选项,如果从产业层次的角度来看,东协诸国其实更适合台商前往设厂投资。
对于投资,台湾一直实施高度的监理和管制。90年代开始,虽因生产资源的改变等因素,同意厂商到大陆为主的海外地区设厂,但对于所输出的技术能力,一直限定在较低的层次,放行的同时,也附带要求,须在台湾落实更高层次的投资计划等配套条件,想确保高阶技术能够根留台湾。也因此,现在张开双臂欢迎台商返乡,所迎来的技术能力如何可想而知,此项做法对于产业升级的意义有限,遑论新能源、电动车等先进技术的投资,能够透过这样的方式予以实践。
的确,透过提供优惠融资等做法,吸引台商投资,就帐面上数据来看成绩非凡,之所以如此,很大的可能是:厂商汇整政府提供的政策并精打细算后,认为以海外子公司的名义,在台湾投资,所能享受到的优惠最大,因此决定绕路前行。坦言之,三大投资方案的出现,确实让许多原属于台湾母厂的投资计划改头换面,以返乡投资的方式重新呈现。
优惠融资条件的提供,是政府争取台商回来投资的另一亮点。但我们也要提醒,现在的经济大环境并不缺钱,只要是稍有能力的企业,满手资金、存放比偏低的银行都要设法拉拢,以去化现金部位,加上利率处在历史上的相对低点,不论资金的数量或价格,要拿来做为吸引厂商的诱因,效果应该不大。
在台投资真正缺少的稀有财,应是土地,以及水电供应的保证。政府所设定的投资方向,如电动车、5G和绿色能源等领域,若有具体的个案,应不论其身分是侨资、外资、台湾母厂或所谓的台商海外子公司,要提供此类协助并予以满足,才算对症下药。
再回过头来看看2021年的成绩单。成长数字固然亮眼,但很明显的,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隐忧,电子厂商赚的盆满钵满,同样营收屡创新高的机械业者,却各个叫苦连天,直呼在新台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没赚多少钱,更遑论观光等直接受疫情冲击的业者,还需要政府纾困救济。
面对新的一年,许多公司宣布大幅调薪、发送红包时,同样也有人还在咬牙硬撑,我们对于疫情中突围而出的企业,给予喝采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拉那些艰困企业一把,毕竟台湾产业的图谱,不是只有台积电或电子产业。就政府部门而言,以纾困支持企业运营的思维,也必须调整,对于一再需要帮忙的产业和个别企业,设法协助转型或予以整并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经济成长再度写下辉煌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