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日德领袖各访美中:不同困境,不同抉择

德国总理萧兹(右)四月中造访重庆、上海,并在北京与习近平(中)进行会谈。由于日本和美国、德国与中国,是全球前四大经济体,身处当前乱世,日本和德国领导人却做出不同的政治抉择,值得深究。图/新华社

人间四月天,世界并不平静。俄乌战争胶着,中东战火升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刚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否有助于控管台海与南海紧张情势,仍有待观察。而美国盟友面对世界第一与第二大经济体的对抗,选边站则成为艰难的选择。

日相岸田文雄在4月中赴美国是访问,建立美日安保「类军事联盟」,并在华府举行美日菲高峰会,一时之间,「亚洲小北约(雏形)」似乎逐渐走向结合AUKUS建制化的「抗中大联盟」。在同一时间,为世人所忽视的,则是德国总理萧兹造访重庆、上海,并在北京与习近平进行会谈。由于日本和美国、德国与中国,是全球前四大经济体,身处当前乱世,日本和德国领导人却做出不同的政治抉择,值得深究。

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日两国有美国的驻军,都是战后全球经济巨人的「不正常国家」。美国在德国有全欧洲最大的军事基地,在日本则有54,000名军人、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战斗群长驻在横须贺。

长期以来,德国和日本都是制造业的传统强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与GDP规模,更与美国并列全球前三名。新世纪以来的转变,则起于2010年日本的GDP被中国大陆超越,日本与德国退居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有鉴于2018年美中贸易战和科技战以来,世界各国面对2020年到2022年的新冠疫情,以及2022年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通膨,结果之一就是2023年日圆大幅贬值,日本的GDP又被德国超越,成为第四大经济体。

细究岸田与萧兹的从政资历,可以一窥日德两国目前不同的经济转型走向。岸田是政二代,当过国会议员与外相,他的施政方针着重于七大工业国(G7)的峰会外交。反观萧兹,曾任欧洲第二大港-汉堡市长,让他成为极少数重视港埠经济、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市政治理资历的德国总理。虽然前总理梅克尔,才是中欧投资协定最重要的推动者,萧兹现在的联合内阁,虽无意延续这项重大的经贸政策,但借着中德「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周年纪念,带领大批德国企业家出访中国大陆,则是萧兹面临经济困境,寻求在美国以外突围的新策略。

在美中博弈过程中,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科技战,是以「晶片战争」为核心,「2027闰八月」台海军事冲突为兵推情境。也因此,做为美国「起手式」,护国神山台积电「被要求」前往美国、日本、德国设厂投资,而今年2月熊本厂启用、年底进入量产,也促成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复兴契机。

就「美日安保条约2.0」的「准军事同盟」观之,美国主动解除对于日本军事工业的限制,日本「向前看」的新兴产业是半导体和军事工业。而就德国「顾现在」的巩固邦谊观之,则是在没有便宜原油和没有「中欧投资协定」的现况下,造访最大的经贸伙伴和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主动释出政治上的善意。

一方面,2022年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通膨,特别是俄罗斯直通德国运送原油的北溪二号管线被彻底炸毁,是德国经济发展意外被迫「去工业化」的重大转折。另一方面,用电孔急的制造业电价飙升,跨国企业集团,特别是汽车和化工,以及其他重工业的厂商可前往电价低廉的美国,或投资本身就是产品终端市场的中国大陆,在两强争霸之间,左右逢源,以争取招商引资的优惠,并进行长期的设厂投资。

观察德日两位领导人面对的,是相当两极化的国内政治环境。民意支持度不足3成的日相岸田,今年秋天就可能辞卸执政自民党总裁与首相之职,其所重视的是历史评价。由于日本在野政党的政治实力太弱,没有能力挑战自民党的厚实根基,首相会换人,但自民党一样还是执政党。也因此,晶片和军工、经济发展和重整军备,兼筹并顾,强化综合国力,迈向「正常国家」,留名青史,获得超越前日相安倍晋三的地位,将有助岸田提高其在自民党派阀的领袖地位。

相较之下,萧兹的施政,受制于德国「红绿灯」三党联合内阁,无核家园和追求净零碳排的能源转型政策,却适逢俄乌战争和中东变局,要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联合内阁必须奋力一搏的积极作为,就是从中国大陆之行开始。在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之后,如果「绿色新政」风潮不再,反移民、「顾肚子」成为右派政党崛起的时代背景,将是德国联合内阁近在眼前的严酷政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