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成立「燃料电池与无人机整合联盟」 加速长航时无人机产业链成形

(工研院燃料电池无人机透过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与关键材料技术,相较于传统锂电池电力系统,飞行时间可长达3倍以上。图/工研院提供)

经济部技术处以科技专案支持工研院投入燃料电池与无人机的整合,燃料电池无人机已成功完成一系列跨海及高山救援验证,并创下双轴旋翼机酬载10公斤飞行126分钟等多项优异长航时纪录。

透过与中光电智能机器人、中兴电工、田屋科技、台湾希望创新、宇嘉通信、东元电机、新普科技、雷虎科技、镫锋绿能科技与台湾经济研究院等10家产研机构,筹组「燃料电池与无人机整合联盟」,从燃料电池材料、系统整合、数据通讯、无人机应用等方面合作,强化国内燃料电池与长航时无人机技术实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抢攻新商机。

经济部技术处表示,续航力一直是无人机面临的最大挑战,燃料电池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优势,且只需添加燃料即可维持电力,相当于无人机自带小型发电机,突破传统锂电池续航力难题。借由联盟成立,将发挥台湾无人机产业具备完整零组件供应链的优势,协助台湾产业在百家争鸣的无人机市场中抢 占先机。

工研院材料与化工研究所所长李宗铭表示,工研院积极投入燃料电池无人机技术发展,以洁净能源-氢气为燃料,透过高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与关键材料技术,相较于传统锂电池电力系统,其飞行时间可长达3倍以上,并借由机身轻量化设计,提供燃料电池无人机更多酬载重量空间,完成了双轴旋翼机酬载10公斤飞行126分钟、多旋翼机酬载5公斤飞行130分钟、直升机酬载10公斤飞行74.5分钟等长航时纪录,满足户外巡检、商业物流、紧急医疗运输等使用需求。

目前工研院燃料电池无人机已完成一系列场域验证,如宜兰头城至龟山岛、澎湖马公至望安、台南北门至澎湖东吉屿的多次跨海来回飞行,也成功挑战海拔3,200公尺新达山屋之高山紧急物资递送飞行,突破氢燃料电池在含氧量低的高山飞行限制。让原本8小时的山路徒步行程,仅仅18分钟完成任务。近年来各国无人机法规已逐渐实施,多以最大起飞重量25kg为须接受机体检验的标准,工研院开发之燃料电池无人机,已率先通过民航局燃料电池无人机特种实体检验,为国内首架取得跨海、高山及长距离飞行大于80公里的特种实体检验合格之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