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号称“晚清怪杰”,顽固的守旧派,却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著名的北京大学,1898年创建时,名字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辛亥革命爆发后,进入中华民国,遂于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这所名校的独特之处,就是没有校训,这的确有些特立独行。要知道,名校的办学思想,都包含在校训中了,可是它却没有。

这是否意味着它提倡一种“无为而治”或者“以无形胜有形”的思想?

他的第三任校长,是于1916年12月走马上任的蔡元培先生,他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被视为校史最辉煌时期。

当时的蔡元培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明确了学校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北大是很包容的,这种包容有时候只让人称奇。

我们先抛开它的学生构成,就说老师队伍吧,就能对学校的学风有个大致的了解。

当时的北京大学,已经进入民国。从老师的着装上就能看出新旧思想的兼容性。庞大的教师队伍中,有穿西服革履的,有穿长袍马褂的。

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代表守旧势力的辫子,早已被革命党割掉了。但是在当时的老师队伍中,居然有留着那条小尾巴的老师,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

更醒目的,是他不光留个小辫子,还戴一瓜皮小帽,穿一件油光可鉴的旧马卦。并且雇的车夫也留着辫子,拉着他大街小巷到处乱跑,两条辫子相映成趣。

这个唯一留辫子的老师,名头还真不小,他就是辜鸿铭。

为何说名头不小?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除了这些标牌以外,他又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还时常用笔名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等。

这么多称号,真的很不好记。那么大家都记住他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就OK了。

为何说学贯中西呢?我们下面摆一摆大家就明白了。他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在英国求学期间,获得13个博士学位。

被人誉为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中国古代儒家必读书目为“四书五经”,“四书”共有《论语》、《中庸》、《大学》和《孟子》四本,他翻译了其中的三本。

能把这些儒学经典做精准的翻译,不但要精通汉英两种语言,而且对古汉语还要融会贯通才行。

除了翻译儒家经典,他还出版了《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

正是辜鸿铭热衷于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他在欧洲的知名度非常高。当时在西方各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去北京不看紫禁城可以,但不可不一见辜鸿铭”。

能入西方人的法眼,受到他们的追捧,那在国人眼里那肯定是宝贝了。

也的确如此,辜鸿铭在北京演讲时,收取门票费,这在当时学界是少见的,而且价格定到两元一张。要知道当时的戏剧大师梅兰芳演出,票价也不过一块二,辜鸿铭能盖过梅兰芳,令人惊讶。

可见当时的北京文化圈里,是多么重视学术研究。不像现在,大学教授一堂演讲课几万块钱,而娱乐明星的演出费,要在教授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有许多小故事,能表现出辜鸿铭的机智和幽默来。

一年,袁世凯的部下,也就是后来的“辫帅”张勋过生日,辜鸿铭给他送去一副对联,作为贺礼:

上联:荷尽已无擎雨盖;

下联:残菊犹有傲霜枝。

事后,有一次辜鸿铭又参加一次聚会,胡适和他谈起此事,问他,给张勋送这么一副对联,究竟何意?辜鸿铭却笑而不答。

胡适一看辜鸿铭故作深沉,遂揭开谜底:“‘残菊犹有傲霜枝’,当然是指张大帅和您老的辫子了。但那‘擎雨盖’是指什么,就不好猜测了。”

辜鸿铭这才揭开谜底:“‘擎雨盖’就是清朝的大帽子。”

说完,两人抚掌大笑。

关于婚姻观,辜鸿铭的主张是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看到这里,男士们肯定大呼过瘾。

有人和他辩论,辜鸿铭竟举出一个“茶壶茶杯”理论来。他举例来说,说男人就像那茶壶,女人则是茶杯,一个茶壶配几个茶杯,那是真正的配套,要是颠倒过来呢?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中国自古就有“小脚文化”。那是“男权文化”的象征。古时候为了阻止女子的自由行走,男人们想出了用缠足来限制女性的壮举。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保障夫权至上。

从宋朝起,有不少男子患有“恋足癖”,就是把这种被缠足之后的小脚视为美,据说还能引起性幻想和高潮,见其变态程度骇人听闻。

辜鸿铭也有此怪癖。

他喜欢闻小脚女人的脚臭味,越臭越爱不释手,他曾说:“小脚之美,美在其臭。”

既然老师有此怪癖,那别怪学生也要出怪招了。他有一个学生,给他的书房提了:“偷香逐臭之室。”据说辜鸿铭还欣然接受了。

和妻子淑姑从结婚之日起,他就将她的小脚视为珍宝。闲暇之时,脱掉淑姑的绣花鞋,把又臭又长的裹脚布一层层解开,低下头,将鼻子凑近小脚,嗅其香味。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要是在写作没有灵感时,他总将淑姑唤到书房,让她将瘦如羊蹄的小脚放到他身旁的凳子上,右手执笔,左手抚弄淑姑的小脚,时捏时掐,如同玩佛手。

每当此时,他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千言。

他自称妻子的一双金莲是自己的兴奋剂,把自己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出的文章都归功于是妻子的金莲激发的灵感。

辜鸿铭曾说过,我脑后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坚持留辫子、穿长袍,与当时的潮流格格不入,对于辜鸿铭而言,其实都是表象而已。

他其实是在坚持传统的固有文化,更坚持一种内在的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