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会支援 碳捕捉前瞻技术亮相
这项计划由台大化工系教授康敦彦、郭修伯、吴嘉文、余柏毅及化学系教授陈浩铭组成团队。材料采超微孔金属有机骨架(MOF),针对烟道气的氮气、水气及二氧化碳等,以MOF奈米空腔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操作过程中不须加热再生。
而捕捉的二氧化碳再以电化学方式,转化为合成气、甲酸、乙醇或乙烯等负碳化学品,可供橡胶、医药、纺织、电子、半导体等产业用,但纯化则另外处理。
台湾目前能源供给主要仰赖化石燃料,火力发电碳排约占全国的14%。产业界每年碳排占全台55%。目前业界采用的碳捕捉技术多以氨溶液和碱性化合物做为吸收或吸附剂,但再生过程耗能,也间接产生额外碳排,据估算,每捕捉1公斤间接产生约0.4公斤额外碳排。
研究团队介绍,通透式薄膜碳捕捉有望将捕碳效益从60%提高至约90%,也就是每公斤二氧化碳仅产出0.1公斤额外碳排。若国内10%传统化学捕碳方式替换为薄膜通透式技术,每年可减少约500万吨碳净排放量。
康敦彦表示,薄膜碳捕捉技术就像汽车贴隔热纸,仅材料老化时需要更换。团队也透露,目前与法人单位或厂商有接洽,以石化业为主。陈浩铭提到,以台塑麦寮厂二氧化碳捕捉每年处理量约百万吨,未来希望可达到相同等级,盼二年内进到实际场域验证。
对于成本问题,余柏毅说,试量产机台花费约500万到1000万元,规模扩大后会下降,现阶段每吨处理成本约500美元,上线后有望将到100美元甚至50美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