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孙:学术词典中没有“跟踪”一词

弘扬科学家精神

“如果科研是一条长长的跑道,郭慕孙先生一生都奋力奔跑在这个跑道上,即使历经风雨,也从未停歇。”12月9日,在纪念郭慕孙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深切缅怀了郭慕孙先生。

郭慕孙生于1920年,是享誉世界的化学工程学家。他的科学研究具有独创见解,并自成学术体系,为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流态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知识财富

一生的信念是“想象出创新”

2008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评选出了百年开创时代的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作为我国化工学界元老,流态化学科开拓者郭慕孙有幸成为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学者

郭慕孙一生的信念就是“想象出创新”,他曾多次谈到创新的重要性,他说:“搞技术要有所发明,搞科学要有所创新,学术思想必须先行,只有这样才能对所研究的对象取得突破,将科研置于创新的基础上。”

在几十年来的科研生涯中,郭慕孙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开创了流态化学科先河,率先发现和区分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建立了系统广义流态化理论;提出了“无气泡气固接触”概念,并与同事们开拓了“稀相”“快速”“浅床”三者能相互贯穿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案,以及实现无气泡气固接触的实际方法工艺、设备和系统;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新过程;指导并进行了“多尺度法”的研究。

郭先生对科学十分地执着,他一生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具有敏锐的学术思想,在他的学术词典中没有‘跟踪’一词,而始终强调原创、第一和特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说。

倾尽终生报效祖国

郭慕孙青年时期出国留学寻求知识救国之路,尽管在异国他乡取得了荣誉成就,但郭慕孙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祖国。

1956年12月,辗转回国的郭慕孙应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之邀来到中国科学院原化工冶金研究所,立即全力以赴投入到研究所的筹备和创建中。回想当时的情景,他曾动情地说:“那时决定回来是很难的,走这一步要决定后半生的全部。”

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建设中需要大量用到钢铁,可是在我国约有97%的铁矿含铁量低于35%,再加上我国一直用物理方法选矿,而导致了加工不精,在选矿过程中,掺杂了大量废渣土。

郭慕孙急国家之所急,提出要用化学的方法加工提取。当时,这种方法在国际上也刚刚兴起,在中国使用也属首次。

“他将自己的全部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倾尽终生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张锁江说。

与此同时,郭慕孙很早就强调科技要自立自强。在将流态化应用于化工冶金的实践中,他遇到难题从不退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发达的途径中,只有用自己的科学技术,针对自己的资源和国情,才能达到技术上独立的目标。”郭慕孙曾说。(科技日报北京1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