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卫院研发新式环状RNA合成法 为癌症与基因治疗找到新曙光

国科会于今日举行研究成果记者会,介绍余佳益在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奖助计划与院内计划经费的支持下,研发出的新式环状RNA合成法。左起为国家卫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长、国科会生科处杨台鸿处长、国家卫生研究院余佳益副研究员。(图/国科会)

国家卫生研究院副研究员余佳益团队在国科会支持下,成功开发出崭新的环状RNA(circRNA)合成技术,这项创新技术不仅能提升环状RNA的纯度与合成效率,更重要的是可望应用于提高疫苗有效性,以及基因治疗、癌症治疗等多元领域。研究成果已于2024年8月刊登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国科会于今日举行研究成果记者会,介绍余佳益在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奖助计划与院内计划经费的支持下,研发出的新式环状RNA合成法。

回顾疫情期间,莫德纳、辉瑞BNT等mRNA疫苗快速生产、无需活病毒等优势,成为对抗新冠病毒的重要武器。然而,这些疫苗采用传统线状RNA结构,需要超低温储藏和运输,实用性存在限制。

余佳益表示,相较于线性mRNA,环状RNA结构就像是将串珠加工成环状手环,具有多项显著优势。环状RNA在体内能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效果较佳,且所需施打的功能剂量比较低,可减少潜在副作用。

传统环状RNA合成法普遍面临效率低、产物纯度不高、残留小片段RNA副产物等问题,研究团队开发的新方法,突破性地改变了合成策略。

余佳益说,以往的环状RNA合成法是把蛋白质当成酵素来连接RNA分子,而团队研发的新方法是直接把RNA本身当成酵素,用于连接头尾,形成环状结构。

这项创新技术具有多重优势,余佳益解释,可用于有效避免生成副产物,大幅提升环状RNA制备的精确度,同时提高合成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化学污染,对环境更加友善。

国科会表示,研究团队开发的全新环状RNA合成方法,更显著提升了环状RNA的纯度与合成效率,可望突破应用限制,为未来RNA在基因治疗、癌症治疗及抗病毒疗法等领域带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