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美国上空神秘无人机风波:阴谋论与资讯战的暗潮汹涌(蔡鎤铭)

美国至少有17座毗邻中资农田的军事基地,出现了大量无人机目击事件。(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近期,美国东北部频繁出现无人机(UAV)目击事件,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热议。不少人将其视为安全威胁的征兆,甚至产生了诸多阴谋论。然而,事实与虚构之间的界线往往模糊不清,加剧了社会的疑虑与分裂。针对此类事件,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总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等专家提出了关键建议,强调理性思考与多元资讯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与观点,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及其应对之道,并分析这对台湾政府的启示意义。

美国东北部的无人机目击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导,多名目击者声称曾见到不明飞行物在夜空中盘旋,行踪诡异,甚至有人推测这些无人机可能涉及外国间谍活动。然而,根据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初步调查,这些飞行器多为合法操作的商用无人机或业余爱好者的设备,并未对公共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尽管如此,这样的结论并未平息舆论的猜测,反而激发了更多阴谋论的滋长。

在社交媒体上,有关这些无人机的种种推测层出不穷。一些网友声称无人机是用来探测美国核设施的安全漏洞,另一些人则将其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这些论点虽毫无科学根据,但在网络上却引发了热烈讨论,并吸引了数百万次的点击与转发。一些官员甚至被误导。例如,一位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将「星际大战」道具误认为坠毁的无人机,进一步助长了虚假资讯的传播。这类荒诞的事件显示出资讯污染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伊恩•布雷默在其评论中提到,这类阴谋论的流行反映了当前公众对线上内容的辨识能力日益下降。他强调,快速传播的不实资讯不仅混淆视听,还可能加剧社会的两极化。尤其在当今网络时代,阴谋论的传播速度远超真实资讯,对政策制定与公众情绪都构成了挑战。

无人机事件的背后,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危险技术的民主化。随着无人机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其取得门槛也越来越低。不仅普通民众,甚至非国家行为体(如犯罪组织与恐怖分子)也能轻易获取这类先进工具。这一趋势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2024年5月,叶门的武装组织使用商业无人机对沙乌地阿拉伯的石油设施发动了精准打击,造成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案例显示,即便是民用技术,也可能被恶意使用,成为国际安全的新隐患。

与此同时,资讯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挑战。在哈玛斯与以色列冲突期间,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未经核实的视频与图片,一些误导性内容甚至直接影响了国际舆论和外交政策。在美国,类似的情况也频繁发生。公众难以分辨资讯真伪,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歧,让原本简单的事件变得错综复杂。

无人机事件及其衍生的虚假资讯问题,对台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台湾近期发生的「联合利剑-2024 C」军演争议,再次凸显出资讯透明与公信力的重要性。国防部未经充分验证的军事讯息,不仅引发了舆论对官方资讯的质疑,还暴露出台湾在面对资讯战与舆论操作时的弱点。这类事件与美国无人机事件中的阴谋论风潮有着共通点,即在资讯可信度下降的背景下,虚假讯息和不实解读更容易扰乱民心,甚至影响国家安全。

首先,提升全民媒体素养是应对资讯污染的根本之道。美国无人机事件的教训显示,公众在资讯真假判断方面的能力与其对阴谋论的免疫力息息相关。对此,台湾政府应推动「资讯判读教育计划」,在校园内普及媒体识读课程,并针对成年人设置线上学习平台,帮助民众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台湾应鼓励新闻媒体与事实查核机构合作,共同遏制虚假讯息的传播。

其次,政府应当以透明为原则,加强资讯发布的规范化与权威性。无论是国防部的军事通告,还是其他涉及重大事件的官方声明,都应在发布前经过严格的跨部门核查,并提供充分证据以支持内容真实性。针对类似「联合利剑-2024 C」军演的争议性事件,政府应迅速主动澄清并纠正错误,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

此外,应对虚假资讯的挑战需要多方合作。台湾拥有高度数位化的社会环境,但也因此更容易成为资讯战的目标。政府应积极支持民间事实查核机构(如台湾事实查核中心),并与技术公司、学术团体和非政府组织(NGO)合作,开发高效的资讯监测与过滤工具。同时,参与国际网路安全合作,借鉴美国在应对无人机事件中建立的跨国联防模式,共享技术与情报,以应对日益升级的科技滥用与资讯操控威胁。

最后,针对科技滥用的问题,应完善相关法规与监管措施。例如,无人机的监控与管理应设立统一的登记系统与监控机制,确保其合法用途并预防可能的滥用行为。同时,加强针对认知作战的防范,确保即便在危机中,公众依然能获取及时而准确的资讯。

美国无人机事件所引发的热议,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对科技迅速发展的焦虑,也揭示了资讯战与阴谋论交织所产生的深层次影响。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公众的辨识能力面临挑战,虚假资讯的传播速度远超真实消息,对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台湾面对类似情况,不仅需在教育与政策层面提升媒体素养,还应加强资讯透明与跨部门合作,以确保民众能在危机中获取可靠的资讯。

展望未来,唯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提升资讯辨识能力,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效应对科技滥用与资讯污染的挑战。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维护社会信任与稳定的基石。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需在这场资讯战中保持警觉,以理性与明智的行动,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者为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兼任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中天新闻网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