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自創機密電報!揭泰益號傳奇 駐日貿易近10國還捐國父革命資金
国父当年募款准备革命,获「泰益号」相助。图为孙中山(前中)与「泰益号」等商号合影。(图/梁云卿提供)
文/记者何定照
1901年,来自金门的陈国梁在日本长崎设立「泰益号」,开启当地华人贸易商叱咤风云40年传奇。他们创机密电报,贸易据点遍布俄国海参崴及泰国等近10国,还捐献给国父孙中山革命资金,珍贵历史都藏于与各国上千商号往来的4万多封商业书信等文件,成为著名的泰益号文书,吸引跨国学者研究。
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区9月起举办的档案展览「南方.岛屿.人文」由台史所档案馆主任王丽蕉策展,内容就包括部分泰益号文书。陈国梁曾孙陈东华目前是泰益号旧址改建的日航城市酒店董事长,日前为此展特地来台,述说泰益号传奇。
陈东华说,家族赴日源自清朝,背景是日本1630年代起锁国,仅开放长崎与中国、荷兰贸易,祖辈即从金门前往参与「唐船(中国帆船)贸易」。
1854年日本解除锁国,唐船贸易结束、开放个人做生意。1866年,陈国梁在伯父邀约下,赴日继承伯父与其他金门人合资的「泰锠号」股份,1901年与儿子陈世望成立家族商号「泰益号」。
据中研院台史所研究,泰益号当年贸易据点遍布朝鲜、中国、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港市,与讲闽南语的华商交易,种类广含海产、干货、杂粮、米等。还另成立神户支店,办起神户泰益商报,登载贸易商品价格。
随着时代前进,泰益号也积极学习现代化科技,陈东华这回就带来祖父陈世望1913年编的「新编电报」,笑说这当年是商业机密,只有来往商家才看得懂,不能给竞争对手看到。
他解释,当时商家紧急来往得靠电报,但电报很贵,字数必须简短,日本电报系统又只能用日文字母,祖父因此用字母和数字设计对应的汉字意义,编册发给来往的各国商号对照参看。
打开这本电报表,可看到陈世望设计多组三个数字,分别对应「货已装妥」、「望再采配」等意义,乃至海产「生丁香脯」、「大生丁香」等种类,不同日文字母则对应各商号。
长崎「泰益号」第二代陈世望1913年编有「新编电报」,是当年商业机密。记者何定照/摄影
泰益号如此成功,也成国父孙中山屡来长崎募款准备革命的重要资源。陈世望外曾曾孙女梁云卿说,外曾曾祖父等人受孙中山感召,当年都捐款协助并合影,捐款收据至今留存。
不过1940年二战炽烈,日本停止贸易,来自金门的贸易商失去收入,纷纷四散,泰益号也在同年停止营业,因在长崎购置十余栋房产,得以靠收租留存。陈东华说,他11个手足有些后来从大陆再去香港,有些来台湾,留在日本的则靠房租收入撑过艰困时光。
1996年,陈东华手足商议将泰益号旧址改建为日航城市酒店,「我们想这样家族每个人都可以回来住」。为了纪念,大家还在墙壁留下该处过去填海为地所留石头。他父亲长年精心保存的泰益号文书,则在2012年寄存中研院台史所档案馆,成为珍贵民间史料。
「如果当年祖先没在长崎买房产,战时肯定只能回金门,带不走的巨量文书只能处理掉!」陈东华说,他爸爸向来惜物,细心照料这些文书,天气好时总开窗户通风。泰益号不像一般商人不留帐簿以免惹麻烦,留下众多帐簿,也佐证祖先记帐很实在,「不是表面的帐簿」,后人也才有机会做系统性研究。
长崎「泰益号」第四代陈东华(左)与第二代陈世望的外曾曾孙女梁云卿(右),参加中研院南院首次档案特展。记者何定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