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珠/2017奥斯卡提名分析
文/何瑞珠
▲《乐来越爱你》获得14项奥斯卡提名(图/CatchPlay提供)
毫无意外地,《乐来越爱你》在横扫金球奖后又获得14项奥斯卡提名,成为今年奥斯卡呼声最高的电影,相较于其他也声势不弱的电影,譬如八项提名的《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和《异星入境》或六项提名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和《钢铁英雄》等片,《乐来越爱你》是最有观众缘的,这是一部爱情歌舞片融合著人生的无奈,剧情简单易懂,不管哪个种族、宗教或性别的人都会对爱情或失恋有认同感,再加上这部电影也不芭乐,虽是百老汇歌舞剧形式,却用了不少非主流的爵士乐,结局也不是迪士尼式的王子与公主从此过着快乐的生活,而是跳脱俗套,翻转叙事,内容可亲,形式却勇于求新,几乎零缺点的完美度和好感度让《乐来越爱你》赞誉破表,几乎可断定,这部片一定会拿奥斯卡奖,差别只在,到底拿几座而已。
►2017奥斯卡相关报导,请锁定ET看电影!
▲《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角逐奥斯卡(图/传影互动提供)
最佳影片共有九部片一起角逐,今年总算有些少数族裔电影上榜,排名最前的两强应该就是已经各自获金球奖的《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和《乐来越爱你》。平心而论,《月光下的蓝色男孩》从题材到叙事手法到紧扣的社会议题都让它成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这部片唯一的弱势就是,到底影艺学院评审有多少人能认同,一个在迈阿密贫民窟长大的非裔同志男孩的成长经验,因为很显然地,大部分的评审既不是非裔,也不在贫民窟长大,是同志的也不够多,而且年纪又太大。《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如果没得奖,并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评审的经验不够丰富。但每个人看电影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相信评审有能力看出《月光下》的好,但能不能打动到他们内心深处又是另一层次的问题。我个人是从没看过用这样温柔良善的手法,缓缓叨絮一个非裔同志男童的生命历程。非裔男性在电影中向来被描绘成暴力一族,同志族群则被光鲜化,但一个有着吸毒妈妈的贫民窟单亲家庭小男孩也有他想讲的故事,《乐来越爱你》看完的感动是浅层的,毕竟浪漫的俊男美女相爱或分离当然容易让人向往,但《月光下》说的是一个独特且总被无声边缘化的生命挣扎,你只会在这部片才能看到这个美丽故事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凯西艾佛列克入围最佳男主角(图/采昌国际多媒体提供)
至于男女主角我个人比较看好,《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凯西艾佛列克和《乐来越爱你》的艾玛史东。凯西艾佛列克把一个行尸走肉的中年男子表演的不愠不火,他意外烧死了自己的小孩的重担将折磨他一辈子,就算前妻愿意原谅他,他也原谅不了自己。编导设计的情节非常巧妙,一个曾烧死自己小孩的父亲如今却被托孤要养育青春期的姪子,青少年是父母们最头痛的生物,更何况还是别人家的青少年,可见凯西艾佛列克接到这烫手山芋有多痛苦。但他的演技并不是肤浅的表现出厌烦的模样,而是让你看到他不停在挣扎着想找到亲子相处之道,他不会过度关心,也时常显现出拒绝的模样,但姪子同时也会影响他,两人潜移默化的互动似乎解决了什么心理障碍但其实又没有,这么多复杂的情绪凯西艾佛列克都能表现得非常到位,实在太难得。
▲《乐来越爱你》艾玛史东与莱恩葛斯林皆获得奥斯卡提名(图/CatchPlay提供)艾玛史东则是早在金球影后之前,就先得了威尼斯影后奖,她的角色比同剧男主角莱恩葛斯林更讨喜的地方是,她能够发挥各种不同的演技,因为她演的正是一个不断去试镜又不断碰壁的演员,这个角色同时还有高潮起伏和自编自导的梦想,导演用特写让她演各式角色对她是一大助益。艾玛史东唯一较吃亏的是《乐来越爱你》是出歌舞剧,过去奥斯卡总是青睐剧情片居多,不过奥斯卡同时是个美国人投的奖,外国人(伊莎贝雨蓓)虽非毫无希望,但评审很可能有美国本土意识。最诡异的是,在《异星入境》中撑起全片且表现精湛的艾美亚当斯竟然没入围,反而是并无特殊之处的《走音天后》的梅莉史翠普又再度入围,影艺学院的会员可能都是梅姨的朋友,所以梅姨现在大概随便演也能入围吧。
最佳导演的竞争应该和最佳影片雷同,就是《月光下》和《乐来越爱你》之争。两位导演分别只有37岁和32岁,也都才拍过二至三部片,不管谁拿,最可观之处应该是,好莱坞将出现两位前途不可限量的新锐导演,两人提名就等于得奖了,因为接下来两人应该都能有接不完的案子。最不可能得奖的应该是梅尔吉勃逊,虽然他对犹太人爆粗口已是十年前的往事,但如果连我都还记得,影艺学院的犹太人当然不会忘记。再加上《钢铁英雄》虽然形式上枪林弹雨极有娱乐效果,精神上考验信仰非常对基督徒胃口,因此在美国卖得非常好,但这部片在手法和创意上并没有其他片来得出色,所以就算梅尔吉勃逊没骂犹太人,得奖率仍偏低。
▲《钢铁英雄》剧照(图/甲上娱乐提供)
最后要说的是,每一种得奖结果显示的都不只是电影本身的质量,还有评审的价值观,影艺学院的成员涵盖美国所有电影业各大工会成员,是美国电影业界的菁英代表,但过度白人化和男性观点在过去几年频频挨批,影艺学院已答应要广邀少数族裔当会员,但就算是少数族裔也仍是美国人居多,不可避免地,这会是个美国白人观点的奖。我对入围最佳纪录片的《海上焰火》和最佳外语片的《塔纳岛之恋》都有点意见。《海上焰火》号称描述难民,实际上导演花了非常大的篇幅在拍义大利小渔村人民,至于海上难民则只有一段英语访问,由于大部分的非洲难民并不讲英语,导演似乎连翻译都懒得找,就只把他们当成一群无言的生物在观看,看完这部号称难民的纪录片,你可能对义大利渔村小男童的了解比难民更多。这部号称关怀海上难民的纪录片,却几乎不让难民发言,但已经获得柏林金熊奖和欧洲电影奖。可能欧洲人觉得这样就已经叫做关心难民了吧。
至于《塔纳岛之恋》更是充满异国情调与奇风异俗,这些塔纳岛原住民的传统的确对西方人有股莫名吸引力,但到底何时第三世界人民才能摆脱跳草裙舞的命运?老实说,台湾的《只要我长大》更能打破对原住民的刻板偏见,但西方观点至今仍需要原民草裙舞,我们吹捧奥斯卡是否是种我们对西方殖民观点的自我内化呢?
●何瑞珠:资深媒体记者、影评人,曾任台北电影节策展人,现任中天国际中心召集人,常在《壹周刊》、《自由时报》、《中国时报》等媒体写影评,以一针见血及犀利言论深受网友喜爱,并连续4届担任金虾奖评审。
附注 关于《塔纳岛之恋》的原民情怀,我之前有写过。请参见 娱乐重击【从《塔纳岛之恋》谈台湾影展为何偏好「原始」与「猎奇」】
►2017奥斯卡相关报导,请锁定ET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