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桥牌香肠博物馆结合地方文艺 推出「匠心纸艺-民俗文化展」

▲黑桥牌香肠博物馆结合地方文化推出「匠心纸艺-民俗文化展」。(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结合庙宇文化与手工纸艺的「匠心纸艺-民俗文化展」于2月11日至4月6日在黑桥牌香肠博物馆展出,这场结合文化、艺术与民俗的展览,作品材料以莲花纸为素材,打造出一件件匠心独具的艺术作品。

▲四大神兽之一-青龙,展现结合传统信仰与纸艺文化的精致。

黑桥牌香肠博物馆指出,不仅让观众欣赏到精致的纸艺作品,更让青少年朋友能够认识了解传统庙会遶境的样貌和型式,及即将失传的传统艺阵,让人重新认识庙宇文化本身的艺术价值,带领民众体验更多的台湾文化之美!

▲月下老人与龙船,祝福所有的情人们甜甜蜜蜜,是兼具环保与艺术创作,古老工法与环保理念的结合。

本次展览将融合宫庙传说与台湾地方民俗文化,透过纸艺的奇妙技法,将开路鼓、报马仔、舞狮阵、八家将阵、十二婆姐、等传统庙会阵头,注生娘娘、九天玄女、神祇法船及神轿一一呈现。而月下老人与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将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角色和神兽,将以精致的纸雕技法呈现,表现出传统信仰与神话故事的深厚底蕴。随着西洋情人节的到来,香肠博物馆也在月下老人的龙船处准备了糖果,要祝福所有的情人们甜甜蜜蜜。

▲利用没有用到的物品为材料制作的八家将,脸部勾勒与细节维妙维肖。

由经验丰富的传统纸艺达人-黄王锦英老师,带领一群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纸塑技艺师傅齐聚社团法人高雄市碧峰慈善关怀协会,经过两年时间将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元素化为艺术之作。锦英老师在导览的过程中也介绍每个作品中使用的回收材料,不仅有纸卷、小朋友长大后用不到的玩具推车、月饼纸盒、过时的元宵提灯及布袋戏偶和节庆花篮使用后遗留的缎带、宝特瓶罐等,这些回收材料不仅赋予作品新的生命,也传递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透过师傅们的巧手巧思,融合了镶、崁、并、织、筑等古老技法,再用上彩绘、扎、叠等技巧,展现出台湾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让艺术创作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深刻的启发。这些作品不仅是精致的艺术品,更是手艺的传承,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老师傅对技艺的坚持与热爱,将传统信仰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全新的方式呈现。

这场展览不仅保留了工匠精神,也让现代观众能够体会到古老技术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并向大家展示出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践环保理念,让纸艺创作不仅是对美学的追求,更是对地球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展览期间,除了可以欣赏到这些精美的「纸艺」作品,还可以深入了解传统庙会的历史背景,并感受台湾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不仅让民众能欣赏艺术之美,还能了解纸艺大师们如何将古老的手工技艺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一件件动人心弦的作品,并将这些宝贵的手艺传承下去。

▲黑桥牌香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