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毅摇旗折扣化,革命KA是条路吗?
盒马创始人侯毅近期对快消品KA制展开了猛烈抨击,并希望整个实体商超行业能抱团一起来革命KA,他本人及盒马也为革命KA制指出了一条“接替”路径——折扣化。
这是实体商超渠道反向对快消品流通体系的一次深度思考。
一
分配
KA渠道,简单说就是快消品牌针对重点零售商客户、中大型零售商客户(主要是大卖场)所辟出的一个专门供货渠道体系。
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KA渠道供货实际上演变成为一个商业地产盈利模型的供货方式,即货权属于品牌商,或品牌商旗下的经销商(供应商),供应商的货要铺到KA制零售商(大卖场等)需要缴纳货架费、条目费等中间费用,并给几个月账期(销售到跟供应商结款)。KA制零售商则不出现金买货没有货权,等于就是拿供应商的钱与货去开店运营(中间费+货款+账期)。售价则一般是按品牌商指导价控价销售。
因此,KA制零售商过去其实都是在做商业地产,选址开店跑马圈地,商品经营操心相对较少,同一品类希望有多个品牌的商品来竞争货架位,谁出价高谁得,进而抬升货架费等。那么,能给高价货架费等中间费的品牌就会逐渐“占满”KA制零售渠道。
但现在,无论线上线下,商业地产的红利已经到顶了,且在往下走了,像大卖场企业已经不开店而是在闭店了。市面上,KA制零售渠道所占快消品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有更多新的零售渠道冒出来,在不断分流KA制商超,甚至,线上的销售已经开始超过KA。
所以,要调整改革KA制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实际上,这场改革既是KA制商超要从商业地产盈利模型转型商品模型,也关系到整个快消品流通体系的利益重新再分配,与市场份额变化。
二
破价
快消品行业,当下则似乎到了一个“乱世出英雄”的阶段,有快消大牌负责人曾对《商业观察家》称:“快消品行业的破价行为在去年社区团购盛行时就已经开始了,目前会更甚。当下,消费趋势对快消原有网络冲击很大,传统线下渠道的挑战很大,导致经销体系较不稳定。”
控价能力变差、不稳定的分销网络似乎也成为了很多新业态冒出的土壤,包括当下出现的很多折扣店、批发部等。在KA制商超领域,像盒马这样的企业也跳出来了,他肯定也是看到了“破价”的机会。
破价能成就渠道“王者”。
上一次,从快消品领域“破价”而获益的是拼多多,有市场人士称:“中国快消品行业一直来能真正做好分销体系的企业并不多,从拼多多的出现就能看出来,拼多多就是快消领域最早的破价者。”
拼多多正是钻了中国快消分销网络不成熟的空子,以破价者身份聚集了流量,快速做大了用户规模而起来了。
这一次,盒马可能也想抓一抓中国快消分销网络日益不稳定下的“破价”时机。但盒马创始人侯毅为此指出的路径是折扣化,这是条路吗?有全行业的可复制性吗?
为此,《商业观察家》也邀请了三家专业折扣零售商的创始人与高管,从折扣零售商的角度来谈谈他们对KA制渠道改革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专业折扣零售商与KA制零售商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他们的视角代表竞争者的视角。
(以下内容通过受访人口述展现)
某临期折扣零售商高管(千店级规模):
硬折扣没有前途,我们卖的是尾货,品牌商不太管。
硬折扣必须达到足够的量,才有机会挣钱,还要看门店支出和毛利是多少。硬折扣只挣买卖之间的差价,KA则有各种中间费用收入。之前商品在KA,有上架费、条码费等等,折扣化后就没有了。
现在KA渠道是按照厂家指导价销售,比如牛奶,一升指导价15.9元,以前KA就卖15.9元。现在进货价可能是8元,折扣化改革就是只+18%就卖了,不卖15.9元了,卖9.4元了。
这就是硬折扣。
但是你卖9.4元,其他大卖场等KA渠道还是卖15.9元的指导价,那么,其他KA制商超就不干了。(其他KA制商超因多种原因可能还希望收上架费等中间费用。)
同时,品牌方如果不控价(KA渠道价),也挣不到钱了(线上很难赚钱,品牌商很多都是线上做品牌,线下做利润),而如果企业不挣钱,其他都是扯淡。
同时,对于品牌商来讲,KA渠道现在即便高价,也还有人买。如果降价了,买单的消费者没有增加,对于品牌商来讲,利润是减少的。
(这些就是为什么)最近很多品牌给盒马发停止供货函(的原因)。
(那为什么线上可以不走KA,品牌商却管不了)线上没走KA,最多收交易额的4%-5%。
因为线上,品牌方管不住。经销商太多,(经销商)线上开店又太容易,品牌商也做不到一品一码,就是看到这个品,品牌商能知道是那个经销商出的货。
(如果KA转型折扣化,结果会如何?)品牌商不供货了,或者以后KA改买断模式,即货物的货权买断。
现在KA制零售商的货都是供应商的,KA制零售商销售出去到结算给供应商都要2-3个月的账期。改买断就是KA制零售商出现金买货,购买后,货权是KA制零售商的。
像我们的东西便宜就是因为都是现金买断,不退货,除非有质量问题。在中国,价格是唯一的杀手。
但买断对现有KA制零售商的要求很高,KA制零售商以往是用供应商的货款在开店和运营,全部买断,它们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
运营也很难,效率是个大课题,(折扣化)对现有KA制零售商的员工与管理都是很大的考验。
某硬折扣零售商创始人(百店级规模):
KA渠道跟供应商是压榨关系,折扣渠道原则是高效率生意。
折扣店的采购,有的是现金采购,也有的不用现金采购。
折扣店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费用,KA各种前后端费用,隐形费用,退换货也严重。
(KA能不能去中间费用),怎么去嘛,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硬折扣一开始就把费用设计得非常低,租金、人工等,开办费用极低,像盒马等KA都很高了,除非他把店都关了重新开。
某软折扣零售商创始人(百店级规模。软折扣与硬折扣的最大区别是,软折扣做生鲜,硬折扣很难做生鲜):
低价,我一直在跟我的团队讲,低价不是权力,是能力。做低价这件事情并不困难,但很多人把它当作权力在用就有问题。
低价背后逻辑就是低成本运营。
降价很容易,就是自杀。
降完价以后,能不能有利润,你的费用能不能支撑,这才是关键。
美团追杀,叮咚挨打,朴朴扛住,盒马寻路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