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孝义文化 助推汉滨检察工作高品质发展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人民检察院始终紧扣“崇德向上,幸福安康”建设,将弘扬孝义文化与践行“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相结合,积极打造“孝义汉滨、‘金’彩检察”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实现了“兴孝义文化、树文明新风、提工作质效”的奋斗目标。

注重孝义精神弘扬。大力加强孝义文化宣传教育,依托汉滨检察院建立的全市廉政(法治)教育基地,专门设置了孝义文化景观、道德模范和见义勇为宣传专栏,丰富“家风家训”和“榜样引领”两个布展模块,大力弘扬汉阴沈氏、白河黄氏、岚皋杜氏、汉滨谢氏中“重本源”、“敦孝弟”的精神内涵,突出布展“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全国优秀志愿者”典型事迹,用身边楷模激励更多人践行孝义善举。基地自2016年投用以来,共接待省内外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4218场次11万余人,被命名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8月6日,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来基地专题调研孝义文化进机关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注重孝义实践融合。紧贴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紧盯“一老一小”,扎实开展“助老护幼帮弱行动”。充分运用打击、预防、帮教、司法救助、支持起诉等方式,强化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护。“12039”检察服务中心线下进驻综治中心、线上进入城乡社区,方便人民群众控告申诉、法律咨询。组建“雨露”未检工作室,选聘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推动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构建“检察+家庭+社会力量”三方协同帮教模式,助力完善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自2021年至今,司法救助老年人62人、未成年人59人;办理弱势群体支持起诉案件59件,其中涉农民工“讨薪”52件,涉未成年人7件。31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探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促进社会治理。针对养老诈骗频发,留守儿童监护不到位等社会问题,构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和《未成年人临界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1份、《督促监护令》38份,彰显司法进步,让“爱”不再缺失。

注重孝义文化传承。充分利用汉滨检察院门户网站、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孝义文化的核心要义和实践成果,倡议全体检察干警遵行“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爱父母、亲子女,爱岗位、忠家国。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围绕孝义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实践价值等方面,邀请专家教授为全院干警作专题辅导报告,激发干警践行孝义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青年干警成立“法润金州检察行”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镇村、进社区、进学校“五进”活动,主动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送温暖”活动,将孝义文化厚植在民心、融入到日常。

注重孝义典型培树。对照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新时代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和检察官从业相关规范,制定《“检察蓝”孝义行为规范》和《孝义之星、孝义家庭评选标准》,每半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结果纳入“三亮三评三运用”考核体系。5名干警分别获评“陕西省最美清廉家庭”、“安康好人”、“平安正义好青年”“汉滨区最美家庭”“汉滨区好媳妇”荣誉称号。该院“秦巴安澜”接访团队获评全国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

弘扬孝义文化、践行孝义善举,有效激发了崇德向上伟力,为汉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三年来,汉滨检察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接待室”、“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区委目标责任考核“八连优”、全省基层检察院建设考核“三连优”,连续1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刘青松 吴友能)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