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良观点/台北市政府真的该改变不合时宜的都更思维
文/胡伟良
台北市身为全国的首善之都,但是除了最后开发的信义区之外,其他行政区呈现的都是破旧、违章充斥的老旧屋群,不仅外观丑陋、结构不安全、不耐火,如遇六级以上地震,这些不安全的老屋势将难逃地震的肆虐而被夷为平地。事实上台北市早已被「认证」为全世界居住最不安全的都会城市。
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透过老屋改建和更新来改造这些危险而丑陋的老旧房屋。过去郝市长曾经大张旗鼓的喊出了「一坪换一坪加一个车位」的都更口号,但是没有成功 ,探讨起来原因很多,包括:都更的行政审议程序冗长、实施者和住户太过贪婪、1楼和顶楼违建的非法权利未获补偿…等等,但大家都还轻忽了另一个影响北市老屋改建成效的最大关键因素,就是:台北市住三住宅区(占了台北市的绝大部分的土地面积)的基准容积只有225%,因此纵然有了容积奖励,往住分回的室内面积只能达到原来的6~7成之间,对老屋的屋主而言,改建后得面对使用面积大幅缩水、巨额的房屋税增加,再加上过去不用负担的管理费,当然会因而踌躇不前。
笔者从事老屋改建多年,对改建所遭遇的困难知之甚详,也深切的体认到问题之所在,老旧房屋的屋主中存有贪婪之心的固然不在少数,但有更多的案例却是因为改建后,在扣除改建费用(拆迁费用、租金、兴建费用)后,住户可分回的室内面积大幅缩小所致,再加上改建后面临的房屋税大幅爆增,每月要缴纳的大楼管理费用都让很多想改建但(财务)能力却不足的民众因而打了退堂豉。以文林苑为例,都更前的房屋税约仅二、三千元,都更后却遽增至五至六万元。虽然都更后房屋税可以打折,但其金额还是大幅增加,对一些住在老旧房屋的已退休民众而言,这些都是阻碍民众改建的阻力。
1、适度的放宽台北市住宅区的容积率(从225%放宽到300%)
平抑房价是全民共同的期待,以台湾的房地产发展来看,解决了大台北地区的房价问题,也等同于解决了台湾大半的房价问题, 而要让台北市的房价下降,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适度的放宽台北市住宅区的容积率(从225%放宽到300%),除此之外,再辅以积极、务实的推动老屋改建才有可能让新屋房价开始下修。
只要台北市放宽住宅区容积,老屋改建的成功率必可大大提升,原来住老屋的屋主不必再另外寻屋,这样就减少了住户的换屋需求,另方面因容积奖励所获得的增加户数可以对外销售,这样一方面需求减少,另方面供给增加,都有利于房价的下修。
高房价代表资源的错置和掠夺,也让今日的年轻人成为失去希望的一代。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台湾才有未来,这也是夸如果上述方法能三管齐下,那么房价过高的现况将可在几年内获得改善,而不是像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光靠着打嘴炮、哗众取宠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