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风险管理厚积薄发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上市银行已陆续公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华夏银行半年报显示,在资产持续扩张、利润保持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以来,华夏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监管部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七年攻坚克难,终见厚积薄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达43282.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实现净利润127.16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66.38亿元,同比增长23.33%;非利息净收入占比34.41%,同比上升6.0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6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资产质量指标持续改善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安全。
过去几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银行业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经历了比较严峻的挑战。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强调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同样提到,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在下半年工作会上,首要要求便是着力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坚持稳字当头,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定位和治理,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与外部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华夏银行的信用风险形成及资产质量变动趋势与同业基本一致,2014-2016年风险加快暴露,2016年末达到顶峰。2017年以来,华夏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决策部署,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强的决心,大力度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战,不断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成效显著。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在宏观经济压力下,华夏银行上半年资产质量实现逆势改善,2024年上年末,贷款不良率、关注率分别环比降低1bp、8bp至1.65%、2.66%;上半年贷款不良净生成率较2023年降低10bp至1.19%。存续风险压降以及新增风险比率均优于同业平均表现。
新生成风险端,华夏银行上半年贷款不良净生成率较2023年降低10bp至1.19%。二季度末公司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1.9pct至162.5%;公司上半年收回已核销贷款20亿元,同比增长40%。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华夏银行实现了资产质量指标的实质性改善,由一家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银行,成长为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数据显示,从2016年末至2024年6月末,华夏银行逾欠贷款率由4.72%降至1.97%;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由225%降至90%;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62%。
提升风险抵御实力和治理水平,风控长效机制持续健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持续不懈的风险管理工作也积累了多项管理经验。
在整体风险防御能力方面,坚持推进有质量发展,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夯实风险抵御实力。首先是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2017年以来累计补充资本2043亿元,增长114%。资本充实支撑了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6月末资产总额近4.33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8.5%。
同时,积极推进战略转型,针对零售业务占比低、传统信贷业务占比高、综合化经营不足等问题,华夏银行着力推进零售金融、金融市场、综合化经营等战略转型。截至2024年6月末,个人存款实现翻番、个人金融资产总量较2016年末增长一倍多;投行、金融市场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华夏金租规模、质量、效益等主要指标居于同业前列;华夏理财保持健康稳健发展,理财产品余额突破7000亿元;香港分行资产规模近千亿元。
资产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带来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2017至2024年6月,华夏银行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7%和7.1%,为风险化解处置提供了财务基础。
在推动资产质量改善方面,坚持实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前瞻应对周期变化。持续强化政策策略引导,将新增资产配置向主流经济以及风险较低的领域倾斜,零售贷款占比、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贷款占比、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贷款占比提升明显。同时,不断强化准入和投贷后管理,严防正常资产劣变。全面加强专业化组织推动和精细化过程管控,持续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质效。
近年来,金融领域局部风险暴露时有发生,房地产、地方债务、大型企业集团、影子银行等领域风险较为突出。面对复杂局面,华夏银行不断强化对重点领域业务的监测预警和过程管控,成效较为明显。截至2024年6月末,华夏银行房地产领域相关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8%,在同业中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在近年来出现风险事件的大型企业集团中涉及的业务份额也较少。
在完善风险治理体系方面,稳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总行经营管理层、部门层、分行层三个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纵深推进授权管理、审批管理、风险经理、特殊资产经营、责任落实、全口径扎口管理、科技赋能和风险文化共八项机制,建立健全了集约化、专业化、全口径、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力求使“所有业务”的“任何风险”都得以合理有效的识别、计量和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风险偏好传导。华夏银行自2017年起首次制定风险偏好,将偏好要求导入资产负债策略、信贷投融资政策,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的风险偏好体系已涵盖14类风险,创新设立了39项传导指标,畅通了风险偏好传导路径,引导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在提高风控专业能力方面,推进风控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技防”能力。在数字化转型助力风险管理方面,华夏银行持续加快风控数字化转型步伐。基于数据驱动,对接产业链、生态圈,打造适应业务场景化、生态化发展的数字授信和智能风控模式,有效改进客户体验。秉持“数字化为引领、客户为导向、合规为底线、风控为核心、科技为支撑”原则,建设“客户满意、用户满意”的风控平台,推动各类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流程再造,提升各类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预警、报告和控制的智能水平。同时,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应用过程中衍生的新型风险,提前布局关键领域风险防控。
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多措并举助力保交房
在大力提升资产质量、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华夏银行抓实做细,积极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形势下破解房地产行业融资难题的务实措施,是切实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有力抓手。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各地级及以上城市陆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再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白名单”项目的五个条件和五项标准。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5392个,审批通过的融资金额近1.4万亿元。在城市协调机制推动下,符合规定的“白名单”项目及时获得了资金支持,为促进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华夏银行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了2024年重点工作,总分行快速成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总行多次召开全行工作推动会,进行政策宣导,统筹部署协调机制和保交房工作。
在配套机制方面,华夏银行及时印发《华夏银行配套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实施细则》,细化工作流程与标准,在组织领导、项目对接、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尽职免责等方面建立与城市协调机制要求相适应的配套机制。为提高审批时效,华夏银行建立尽职调查与授信审查审批平行作业机制,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时限要求,营销和审批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共同推进项目对接和实施,做到快审、快批、快贷,提高工作质效。
目前来看,截至8月末,华夏银行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共50个,合计授信183亿元;落地了一批高效金融服务、助力保交房的典型案例,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和完工交付。
华夏银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高质效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落地,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严格按照“5个条件+5项标准”评估“白名单”项目,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地方主体按需收购已建未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全力配合做好保交房工作,为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和良性循环持续助力,服务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