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达、超微物流中心落脚台湾 磁吸大咖靠最强秘密武器

因美中贸易战带动的科技供应链移转,让国际大厂看到台湾,4年来吸引超过两兆元的投资,也在新贸易规则酝酿的过程中有更多话语权。(图/财讯提供)

因美中贸易战带动的科技供应链移转,让国际大厂看到台湾,4年来吸引超过两兆元的投资,也在新贸易规则酝酿的过程中有更多话语权。

「欧盟驻台代表有一次跟我说,他来台湾最大的感受是,台湾是地球上最好、最棒、最大的便利商店!」经济部次长陈正祺分享的这段描述,恰好解释了为何自美中贸易冲突爆发以来,外商投资台湾的热度始终不坠。

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2023年年终,经济部公布自2019年起的投资台湾3大方案,近4年来共吸引1439家企业、超过新台币2.17兆元投资,预估将创造14.9万个本国就业机会。若依据投审会统计2019年至2023年11月的侨外资投资,就高达近520亿美元,合约新台币1.6兆元。

包括近期最受瞩目的指标投资案,便是辉达、超微物流中心落脚台湾,不仅象征国际供应链变化已为台湾营造更多吸引外资投资的优势,从台美互动增温的情况观察,更预示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即将迈入新阶段。

陈正祺分析,过去发生国际供应链变化,主要是因为产业形态的改变或者其他的各种原因,但是最近这几年的特别之处在于,造成国际供应链变化的主因是地缘政治。在这当中,台湾的地位会引发更多的关注,是因为长期以来产业界似乎已经惯于台湾接单、中国制造、出口欧美的模式,因此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受限,台湾也很担心受到冲击,不容轻忽。

但出乎意料的是,当美国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课征关税,台湾的资通讯、半导体产品,不但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需求更高。

回到前述欧盟驻台代表对台湾的感想,在美中贸易战后这段时间,意象更为深刻。陈正祺指出,因为欧洲的情况是许多国家各有特色,台湾毕竟只有3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间还有3/5是高山,所以能够提供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体,变成非常多元化,「台湾是什么都有,虽然量都不大,但就像便利商店,可以一站购足,而且愿意客制化。」

《财讯》双周刊指出,制造本就是台湾的强项,从早期的纺织品、球鞋开始,到如今的半导体,就是靠技术领先,可以掌握低成本、高品质、短交期的优势。但物流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尤其是香港与新加坡的第3方物流,能够将所有产业的各类零组件高效运达客户手中,除了具有高度专业性之外,税制、运送成本,也都会是厂商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