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深度解读:这个细节,真的很绝
文/叶秋臣
在看完电影《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之后,我总想着为此写点什么。
目前已上映一周,但票房却不过只有4000多万,大比例的排片还是给了上映20多天的《拯救嫌疑人》。
看得出来,国内观众对这个片子的热情并不高。
感觉是只有老粉和写影评的人才会买票去看的类型。
相信最终的成绩应该与多年前的同系列作品持平,大概在1-2亿左右的程度吧。
叶秋臣整理了一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码完了下面这篇深度解读的文章。
下文将涉及剧透,请未观影者慎入。
1.关于《饥饿游戏》
狮门影业是一家加拿大娱乐公司,总部在美国,1997年由一个加拿大银行家创立,属于相当老牌的出品方。
喜欢电影的朋友们,对此必然不会陌生。
此前的《饥饿游戏》系列就是他们打造出来的IP,且连续推出了《饥饿游戏》《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以及《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下两部,主演都是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
虽然口碑在豆瓣上普遍只有6、7分左右的水平,但整体的热度和关注度却不低,平台上标记看过的人数最少也有36万+,2012年上映的第一部更是达到了66万+的数量。
全球票房成绩总体而言也算出彩,此IP算是一块香喷喷的肥肉,属于只要拍了就能赚的东西。
不论是出于资本利益还是市场诉求,这个系列有机会必须继续搞下去才行。
狮门影业当初在出品《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时就说过,他们还会就此继续拍下去,但苦于没有可以延展的素材,也没有能够继续改编的小说了。
所有相关主创人员就像《星球大战》一样,只能在前传上重点下功夫。
先是原著作者苏珊·柯林斯打基础,她也是该系列的编剧之一,于2020年5月发行了与电影同名的前传小说。
接着老合作伙伴狮门影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便随即筹备安排了立项和拍摄等工作。
于是,最后我们才能看到这部《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
2.关于剧情
该片的时间线设定为《饥饿游戏》的64年前,男主则选择其中的大反派科里奥兰纳斯·斯诺,拍出了他年轻时期的故事。
电影讲述了斯诺从一个懵懂善良的小伙子,变身成为黑化大魔头的整个过程。
大框架共三章,分别为导师、奖金、卫兵。
在导师部分,主要作用是将斯诺和饥饿游戏关联起来。
虽然出身高贵,但斯诺的家族早已没落。
食物短缺,处处拮据。
斯诺也瘦成了皮包骨。
为了改善生活,他刻苦学习认真听讲,希望能在毕业典礼中被宣布成为普林斯奖的获得者。
照理来说,成绩达到最佳即可。
结果,这一年的规则突然变了。
斯诺必须去参加第十届的饥饿游戏,并担任参赛者(贡品)的导师。
只有他辅助的外区选手获得冠军,才能成为最佳导师并拿到奖金。
他虽然是一个落魄贵族,但斯诺处处都在极力隐藏自己的窘迫,属于伪装在上层的底层人。
但斯诺并不是最惨的底层人,因为还有外区那些挨饿的人。
外区共有十二区,每年都会选择一男一女来当贡品,让他们参加电视直播的饥饿游戏。
24个人里,唯有活到最后的选手,才是冠军。
其余皆是炮灰。
这档节目,甚至还找来了主持人进行解说,国会区的观众们在动物园笼子里看待贡品的眼神,充满了上流社会看底层人民的不屑和鄙视。
因此看到调戏贡品的导师被反S时,似乎那个女孩也不值得可怜。
这部电影处处都在讲述一个观点——
人命如草芥,权力价更高。
国会区和十二区都是一样。
斯诺被分配给十二区女孩当导师,于是他遇见了本片的女主露西·格蕾·贝尔德。
他俩在动物园里对视时,仿佛能在彼此的眼中看到野心。
彼时的两个人,真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一心想要共同取得最终的胜利。
女主虽然赢得了饥饿游戏的冠军,但她除了跑和躲之外没什么有效行为,都是男主在外作弊帮忙才成功的。
男主帮忙找躲藏的洞,男主给她准备了老鼠药,男主投递水瓶砸开了围攻她的人群。
也是男主利用擦过女主脸的方巾(带有她的味道就不会被蛇攻击),将其投到彩色蛇的大桶里,才避免了最终露西被干掉。
全都是男主。
关键的是,女主偶尔还会不听话。
从个人审美角度,叶秋臣真的很不喜欢露西这种人设。
这个角色很不丰满,干巴巴的。
那些“信任比爱更重要”以及“人没有那么坏,都是环境逼迫的”等等观点,并不适合饥饿游戏这个氛围和前提。
编剧似乎生怕给露西贴上一丢丢关于“坏”的标签,便将某种不现实的善良放在了竞逐人性的赛场上。
特别假。
导致她后期的“黑化”很不自然,非常突兀。
在那个人性竞争的环境下,为人善良的命运大概率是像十二区的男孩那样,成为一具S体。
或者像男主好友那样,以另一种方式也成为一具S体。
反而是像其他人那样经历结盟和内讧等诸多步骤的行为,才是正常的状态。
电影中有句台词说得很好,人为了活下来,总会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动机需要理由,比如男主之所以会帮助女主,前期是为了拿奖金,后期是因为反抗者投炸弹时,露西返回来救了自己的命。
这一系列操作,可以理解为报恩。
从片名来看,露西就是鸣鸟(美妙歌喉),斯诺则为蛇(狠毒心肠)。
因此,他俩后期的决裂是必然的。
等到告一段落走向新生活,有分歧和猜忌也很正常。
第二部分是奖金,主要作用是让斯诺意识到权力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而非金钱本身。
小恶魔说,即便斯诺赢了也能让他拿不到钱。
这是什么原因?
权力可以改变游戏规则和结果。
在那个环境之下,就算你再努力,再拼搏都没用。
高尔博士可以轻松把一个学生被蛇咬S的原因说成“流感”,可以在直播时命令相关方暂停一小时让斯诺进去救人。
真相并不重要,谁说的“真相”才重要。
她可以将任何人的S都归咎为“流感”。
所以,饥饿游戏到底在哪里上演?
只在竞技场上吗?
不。
现实世界,才是饥饿游戏最大的竞技场。
影片中最关键的内容,是第三部分的卫兵,主要作用是让斯诺与过去那个善良的自己彻底告别。
由于被查到帮助女主作弊赢得比赛,斯诺被罚去做卫兵。
通过手段,他如愿来到十二区与露西谈起了甜甜的恋爱。
露西甚至说,让斯诺别回国会区了,就在这里两个人简单生活长相厮守吧。
可是斯诺已经经历了第二阶段“奖金”部分,他心中对权力的欲望开始燃烧。
这就是为什么他在能够调回去的命令上,几乎没有太多的纠结。
斯诺只想用一种合理平静的方式分手。
但中途出现了意外,唯有私奔。
过程中,两个人离心了。
男主在小屋里发现了枪,女主谎称自己要出去挖土豆。
相互猜忌之下,她留下一句“世界会变的”就跑得无影无踪,他甩出了一枪但不知道有没有命中目标。
最终,男主如愿回到了国会区,向高尔博士说出“饥饿游戏的目的”后,干掉了小恶魔。
整个世界都是竞技场,饥饿游戏只是让人们看清了自己真实的模样。
至此,斯诺彻底黑化。
“也许,这个游戏已经不适合当下了”。
不,这个游戏始终适合。
3.关于细节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延续了正传里施惠国、十二区贡品和反抗者等等设定,片中也有大量的彩蛋供老粉们去狂欢。
不过叶秋臣更喜欢的,还是电影中在情节上的一些细节设计,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改变,以及角色的层次感。
最开始,斯诺曾与露西在动物园里一起分享食物。这一幕的设计很有趣,说明当时的他的确心存善良,想与贡品联手赢得比赛。
但是,那会儿的斯诺只当女主是个默契的合作伙伴,并没有产生爱情,因此他拒绝并回避了露西的吻。
直到在露西关键时刻救了男主的命,斯诺才对其另眼相看,到了十二区后更是主动去吻。
情感递进很明显。
直播饥饿游戏时,个人觉得最好的一场戏是安排了底下的看客们嫌弃进度太慢,然后犯困立场。
观众为了看场好戏,愿意花费多少的金钱和耐心?
里面的人正在厮S,外面看戏的人则是漠不关心。
对比感强烈。
斯诺被高尔博士安排进去救好友,他无意间干掉了一个其他区的贡品。
当时那个贡品已经S了,但男主还是多砸了一下。
这个多砸了一下,安排得很巧妙。
说明当时斯诺的心里,某种东西已经在悄悄改变了。
想要学会统治,就要先读懂人性和人心。
他正在朝着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着。
过去主要走正路,可等到卫兵分配的时候,斯诺就已经不同了。
他拿钱贿赂了面前的工作人员,从第八区调去了十二区。
后来男主在女主表演时见到了她,底下的人乱糟糟地陷入矛盾并互相殴斗,那场面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饥饿游戏。
饥饿游戏并非只在竞技场上演,现实里每一处都在上演。
尤其是干掉区长女儿他们时,那种淘汰对手自己才能晋级的味道就更重了。
接着就是男女主私奔后,相互猜忌的这段戏。
斯诺跑出去追露西,结果在路上看见了他送给女友的妈妈丝巾。
在捡起来的时候,他被底下藏着的蛇咬了一口。
这场戏的设计,给背叛一种更形象化的表达,同时抛弃信物也代表了决裂。
当初找到枪时,斯诺曾举着枪看向女主,但一念之差他放过了面前这个女人。
露西的逃离告诉斯诺,他以后再也不会犯这种一念之差的错误了。
另外有一处前后对应做得也很有意思,男主爸爸把小恶魔酒后大醉时做出的饥饿游戏设计偷走,并署名了他们两个人。
这个操作,与当初斯诺同组的女同学行为一样。
讽刺的是,当初斯诺还不是他父亲那个状态,如今已经换了位置。
因此他姐姐才会说,斯诺已经成为了他的父亲。
也对,毕竟这个角色未来就是《饥饿游戏》里的总统老头了。
还有一个细节也是前后对应的,结局中男主用药干掉小恶魔,从他S时的症状来看,应该是在小瓶酒里下了当初他给露西的老鼠药。
这处细节的对应真的很绝。
当初是他通过露西的手意外S了人。
如今则是直接动手,程度更进一层。
同时,这也是换了位置的侧面表达。
妙,相当妙。
不过全片叶秋臣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并不来自主角们,而是那个将所有选手S体并列排好,且将旗子盖在上面的男人。
这段看得我整个人都在颤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比那个看起来似乎大场面的彩虹蛇瀑布都要震撼。
接着,这个盖旗子的男人平静地坐在那里等待蛇的吞噬,又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惭愧的是,我没记下这个角色的名字。
4.关于演员
男主演汤姆·布莱斯真的不错,他诠释角色时的心理活动很丰富,也演出了人物的层次感和变化。
作为一个经验并不算多的演员来说,他算是有潜力和天赋的。
在形象上,我认为他的短发比长发要更利落和帅气一些。
叶秋臣非常讨厌女主瑞秋·齐格勒饰演的这个角色,刚才在文中就没忍住吐了几句槽。
演员本身业务能力也不过硬,长相还行,但演技很平也很白,眼神极少有内容,完全是拖后腿的程度,感觉就像是关系户被塞进来的一样。
有些唱歌安排属于冗余,总有一种走错片场进入印度片或迪斯尼的感觉。据说她还是2025年的新版白雪公主,难以想象那将是多么大的一场灾难。
我知道这个角色叫做海波顿校长,但实在控制不住称呼他为小恶魔。小恶魔在出现时,每一幕都有满满《权力的游戏》味道,尤其他说出“sound of snow”这句话时,真是一秒串戏,生怕下一秒窜出来的是另一个Snow。
高尔博士有时候说话真的很像唱Rap,这也许就是天赋使然吧。她在电影中的那些宝贝们,看起来都很“异形”。
斯诺在高尔博士那看到的宝贝们,后期都被他利用上了,男主是真的很聪明。
其余角色中规中矩,没有太多其他的评价。
不过男主姐姐的演员,看起来似乎比瑞秋更适合做女主。
5.关于感受
《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观影门槛并不算高,即便没看过正传也能完全理解前传剧情,只是对彩蛋内容并不敏感罢了。
但作为一个饥饿游戏的小白,或者对待外国名字不够敏感的人,看起来可能会比较痛苦,尤其前半段频繁出现各种人物的时候。
记不住的话,意味着很多对话里的相关剧情没办法关联起来,故事在理解上就会出现断条。
另外,我感觉影片中各种为了平衡而设的小心思都很没必要,比如主演肤色配置和女主裙子的彩虹色,片中她还曾被叫成了“Rainbow Girl”。
包括高尔博士那些彩色的蛇,生怕观众看不出来,反复强调。
当然,剧情里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除了斯诺之外,其他竞争者真的太没有竞争的状态,即便不看结果来评,用心程度来讲也是斯诺赢。
主办方为了增加饥饿游戏的收视率,将其变成一场打赌下注的游戏也无妨。但设计游戏的人,居然还需要选手提出改进的方法,明目张胆为了给有心人钻空子用吧。
不过,难得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一个黑暗胜利的结局,也是久违了。
不知道《饥饿游戏》系列,是否还有继续拍下去的想法。
拭目以待。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