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長者依賴鼻胃管進食 真的適當嗎?

吞咽困难是老年人常见问题,因生理功能退化或疾病等因素,造成咀嚼吞咽障碍。如果在进食时呛咳,易导致食物卡在咽部,或造成吸入性肺炎等。在台湾,平均每10位65岁以上老人有一位是轻度以上的吞咽异常,很多人咀嚼能力不佳、吞不下,只能吃特定质地的食物,长期下来,脱水、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最后要透过鼻胃管灌食。

不会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对照顾者来说,放置鼻胃管喂食虽然方便,但研究显示,鼻胃管喂食并不会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机率,也不会增加存活率。因为鼻胃管的保养、清洁是一大学问,尤其每个月要更换一次管子,反复刺激鼻腔、咽喉及食道,病人感到不适用手拉扯,或是改变姿势时滑脱,造成黏膜反复受伤,每次置入及更换,对病患都是一种痛苦。

鼻胃管不仅降低吞咽反射,也产生了感染风险,包括管路清洁不当、鼻翼压伤,而为了避免长辈不自主地拔管子,双手被戴上了乒乓手套约束带,而且被绑在床上,躺太久身体开始发红溃烂产生褥疮等,长期装置鼻胃管对病人身心都是一种折磨,包括自尊心受损、限制人际互动等,时不时要担心露在鼻外的管子被扯到。

根据健保署统计,包括各年龄层,国内住院病人因为没办法喂药、吃东西而放置鼻胃管比率约10%,65岁以上则将近20%;照护机构内住民占比更高,达9成之多。挂着鼻胃管难以融入聚会场合,一个个「象鼻人」看起来表情淡漠,有社交方面的退缩与障碍,家属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台湾使用率高于欧美、日本

台湾的鼻胃管使用率远高于欧美及日本,照顾者不应只考虑方便性,要思考被照顾者的需求是什么,顾及尊严、协助吞咽复健,多方面治疗介入,重拾吃的乐趣。鼻胃管只是短期的辅助工具,长远来看,要让长辈恢复「由口进食」,如果不训练口腔肌肉,最后会退化到衰弱、卧床。

吞咽障碍的照护,需要跨专业团队合作,接受各专科医师的评估以及语言治疗师进行吞咽训练,包括复健评估、口腔卫生、营养摄取、心理咨询、护理卫教等,甚至是末期病人的舒适喂食。近年来,已有医院推出整合居家吞咽照护模式,并推广至社区,提升民众相关识能,发现征兆及早治疗及复健,有异常即进行转介或导入资源。

当超高龄社会来临,你我都可能会遇到「吞不下」的状况,引起吞咽障碍的原因众多,趁早训练、家属也要耐心给予支持,手把手引导进食,摆脱鼻胃管的威胁与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