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租屋市场 让安居不再只是梦
▲安全的住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现今的住房问题,已经不只是个人议题,更是攸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图/记者林敬旻摄)
●王春木/桃园市地政士公会理事长、国立台北大学不动产与城乡发展学系博士研究生
曾有一句广告词提到「你与丈母娘的距离...只差一间房,没有房你只能叫阿姨!」,这突显了在台湾文化背景下,拥有房屋对于建立家庭的重要性。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安全的住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但现今的住房问题,已经不只是个人议题,更是攸关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
2023年主计总处家庭收支调查结果显示,台湾自有住宅之比率已达84.5%,而先进国家如,美、日、英都在65%左右,先进的欧洲德国只有51%。
台湾为何住宅供不应求? 很大因素是分配不均
那么,台湾自有住宅比率如此之高,为何还是让人有供不应求、住宅节节高涨的情况发生?而台湾人口却节节减少,台湾预估2030年总人口开始低于2300万人,在供需原理调整之下,房地产不应该涨价啊?
其中很大的因素来自于分配不均的问题。多数的台湾人赚了钱,累积到一定数额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投资标的就是买房,「有土斯有财」观念根深柢固,房地产早已不是居住必需品,而房屋持有税率偏低、利率又长期低档,让房地产变成炒作商品。
台湾的租屋市场一直存在着房东优势现象,尤其是住宅供给不足的区域。例如,台湾大型厂区的开发,引入大量就业人口,如果买不起的人就租,但房东通常都是短租约,一年或二年,租金跟着大型厂区繁荣,房价也水涨船高,薪资未必跟得上涨幅,形成一股竞租的现象,只有高收入者能负担。
弱势族群被迫迁往较不便利的地区,让工作离居住地越来越远,通勤距离拉长,增加交通负担,加剧气候暖化问题。台湾租市场市场
台湾租赁市场不够优良 政府该建立安定环境
不仅是房租的问题,台湾的租赁市场房屋品质也不够优良。虽然法律规定房东有修缮房屋的义务,但房东是议价能力强的那一方,最后仍然会将修缮费转为租金收取回来,或是不再续约。都市化的人们,血液中游牧民族的基因已经萧然殆尽,喜欢安定感不适应迁徙,已经根深蒂固于心中,于是产生无论如何一定要买房的念头,不管是背负30年、40年贷款,也无所谓。
政府虽然推动社会住宅政策,但2024年号称的20万户社会住宅,在932万的住宅存量中仅占不到2%。社会住宅来不及,也不适宜作为解决住宅的主要手段,因为将来人口只会减少,大量的空屋将会冲击整个房地产市场经济。
解决之道在于建立一个能让租屋族感到安定的环境。若能开设租赁保险、基金,避免缴租问题,并给予屋主长租约奖励,将能大幅提升租屋市场的稳定性。同时,大型厂区开发时,应该把住宅需求纳入都市计划考虑,制定相关政策抑制炒作。
当租屋不再只是一个过渡选项,而是一个稳定且有保障的居住方式时,人们就不会执著于「一定要买房」的想法。唯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租屋市场,才能真正实现居住正义,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这不仅能缓解房价上涨压力,更能为台湾的住宅市场带来更健康的发展。透过完善的租屋制度,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安定感」,让安居不再仅限于「有房」的框架之中。
▼政府虽然推动社会住宅政策,但也不适宜作为解决住宅的主要手段,因为将来人口只会减少,大量的空屋将会冲击整个房地产市场经济。(图/记者项瀚摄)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