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小孩变少了,学校太多却不够好怎么办?
台湾在以前高生育率的时代,面临的是家庭子女众多、学校数量有限、升学过于竞争激烈、家长担心付不起学费,以致有些儿童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如今却是超低生育率的时代,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龙凤,家长期待能有高品质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栽培,以因应未来的生存竞争。在高生育率时期所兴建的学校,正面临学生来源快速减少而萎缩、闲置,甚至必须裁并、转型或退场。其中高等教育因供给过量,受冲击程度将最大,这正是此时台湾教育所面临的严厉挑战,不同于以往。
战后婴儿潮(1946-1964)期间,台湾如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进入高生育率时期。总生育率介于 5.0-7.0 之间;再加上国共内战失败撤退到台湾来的超过一百万公务员、商贾、官兵及其家属,使得台湾人口快速成长。从 1950 年代中期到 1966 年间,台湾每年平均生育约 42 万余新生婴儿。而这一波高生育率时期所出生的人口,到了 1970 年代中期进入育龄期,复使得台湾在 1976-1983 年间进入另一波高生育率时期。
虽然此一时期我国新生儿童出生数仍高达 41 万多,但是,总生育率已降到 2.1-3.8 间的中高生育率国家,人口成长率趋缓。主因在于1960年代初开始推动以节制人口成长为导向的家庭计划收效;再加上台湾已由农业社会转型进入工业社会,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降低。
到了 1984 年台湾已进入中低生育率国家行列,总生育率低于 2.1 的人口替代率。甚至于 1986 年首度进入低生育率国家(总生育率低于 1.7),虽然往后又爬升回 1.7 以上,但是,到了 1998 年以后就确定进入低生育率的国度;到 2002 年更进入超低生育率国家(总生育率低于1.3)的行列。未来十年我国大专院校的学生来源只有现在的六成而已。如果大专院校招生容量不变,未来我国的大专院校招生缺额将由2012年的缺额率 16.9 %,缺额人數 5 万 5,186 人,爬升到缺额 9 万 1,977人,缺额率 28.17 %。亦即,将近三成大专院校将招不到学生。也就是说,现有 162 所大专院校将有 46 所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然而,少子女化对教育的影响,不只影响到学生的来源,还包括家庭教养负担、家庭关系的改变。目前生于 1990 年代以前的各级学校教师,在有丰富手足关系内涵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对在少子女化时代出生备受宠溺的学童必然感到陌生;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也不一定符合这些学童的成长与发展需求。教育现场冲突密集在发生,一场寂静的革命也正在发生。少子女化的问题已经造成台湾教育政策的不得不调整,从幼教到高教,不论教育资源配置的思维、技职教育的改革或私校退场机制的建立都迫在眉睫。
编者按: 2/26 上午 10:00,新境界智库将于民进党中央党部八楼(北市北平东路 30 号 8 楼)发表少子女化下的台湾教育政策,对上述问题提出政策方向,敬请各界先进指教。.少子女化下的教育政策发表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