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别风采·对外友好丨汇聚界别智慧,助力提升上海对外开放“速度”和“温度”
“上海有外卡支付功能的交通工具,能不能再多些?”“能不能为来沪外籍旅客提供更丰富的短期通信套餐?”……在今年7月的一场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上,围绕打通外籍人士来沪工作、旅游、生活的“堵点”问题,几位“洋居民” 面对职能部门各抒己见。
这场协商会,是近年来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对外友好界促成的精彩活动之一。
新作为、新路径、新举措。十四届政协以来,对外友好界始终发挥“外”的特色,聚焦本市高水平开放作出探索与实践,为外籍人士更快融入上海营造良好环境,为上海更好彰显对外开放的“城市温度”贡献界别力量。
新作为:为国际教育“把脉问诊”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高质量的国际教育必不可少。随着上海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议题也进入对外友好界委员的关注视野。
上海是全中国最早开展国际教育的城市。历经数十年发展,上海已成为中国国际教育的高地,是中国拥有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城市。进一步优化、完善国际学校的布局,不仅能持续满足国内外家庭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海外高水平人才来上海工作和定居,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2024年7月31日,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对外友好界开展“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师生流动情况”平时视察。委员们来到浦东新区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调研,察实情、建诤言。
视察中,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负责人及外籍教师代表认为,当前医疗保障、住房问题、交通便捷是外籍人士在沪最为关注的方面,工作调动、家庭波动是影响外籍人士流动的主要因素。石景宇、苏贝妮、徐文等市政协委员围绕外籍人员年龄构成、国籍分布、教育理念等情况与相关人员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座谈会上,市教委、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政协介绍相关情况。近年来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办学规模、培养质量、办学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多元化教育服务体系也日渐完善。但受外部环境、人口结构、政策变化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今后,上海将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体系,构建多层次、有梯度的外籍人员子女就读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视察中,大家的思想在得到充分“碰撞”后逐步形成了共识。
新路径:助提案办理提质增效
上海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窗口。自对外开放以来,广大外籍人士逐渐加入上海、融入上海,成为上海市民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为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届政协以来,对外友好界依托对外友好委员会,以重点提案督办为抓手,多次组织委员开展“市区联动”履职,努力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径。
围绕“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2023年10月13日,在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浦东新区,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联合浦东新区政协共同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办理推进会。
本次推进会前期,为了更好地知情明政,委员们提前赴界别委员工作室,参加提案督办调研座谈会,深入了解界别群众和相关企业的所忧所盼。推进会上,提交过相关提案的市、区政协委员向职能部门踊跃建言,同时积极引导各界群众增强对政策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助力相关政策落实落地。
如何让外籍人士更好融入上海?2024年7月21日,对外友好委员会、对外友好界组织委员、界别群众赴长宁古北国际社区,参与“推进外籍人士更好融入上海,彰显城市温度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提案督办暨“在沪外籍人口的居留情况及新趋势分析”课题调研座谈会。
“我来中国31年了,上海对外国人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完善”“上海对外籍人士越来越人性化,相信会越来越好”“上海政府做出很多努力来帮助外籍人士融入本地、更好生活”……座谈会上,来自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法国的四名外籍人士在为上海点赞之余,希望上海在通信、交通、出入境等细节方面更加完善,并表示愿意发挥桥梁作用,帮助讲好上海故事。
7月25日,对外友好委员会、对外友好界再次组织界别委员、群众赴浦东联洋国际社区,参加“推进外籍人士更好融入上海,彰显城市温度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提案督办办理推进会。四家外资企业代表在会上提出,目前,在沪外籍人士在人员构成和年龄趋势上较之前有所改变,建议更加重视年轻人群体,关注下沉式需求,为不同群体提供精细化、便利化服务……这些建言当场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
新举措:为营商环境献计献策
一直以来,率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重要任务。在2023年上海市政协情况通报会上,10位外籍人士代表就进一步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等提出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作批示。2024年4月10日,对外友好委员会、对外友好界赴界别委员工作室,围绕进一步优化上海营商环境等开展界别协商,听取市商务委介绍落实市领导有关批示意见的情况并举行座谈交流。
会上,市商务委围绕外方提出的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加强政策宣介与解读,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开放交流等方面的建议的落实情况作了介绍。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各方渠道,增加与外资企业的沟通频次,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信息的有效触达,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座谈中,委员们表示:“我们会持续建言、积极履职,为推动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促进中外友好交流贡献界别力量。” 他们建议,应进一步简化外籍人士的居留和工作许可流程。通过优化申请材料要求、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建立快速通道等方式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证件办理服务,吸引更多外籍人才来中国工作和生活。加快与国际接轨,推动经济国际化,完善制度国际化,加强上海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和资本进入上海。建设或改造一批国际化居住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满足外籍人士的生活需求,使外籍人士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更便利;加强对外交流交往,构建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提升外籍人士在沪的归属感与获得感。
“我们会进一步丰富界别活动的形式、持续扩大界别活动的参与面。”市政协对外友好界召集人、对外友好委员会副主任王占勇说,对外友好界将继续依托界别委员工作室等平台,引导更多界别委员、群众参与政协调研视察、协商议事,发出更多界别“好声音”。
原创:政协联线
作者:政协联线记者 张希喆
原标题:《界别风采·对外友好丨汇聚界别智慧,助力提升上海对外开放“速度”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