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攜手達明 布局MIT機器人新藍海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5日于「2024医疗科技展」偕同各法人及企业代表,为科专成果主题展示馆擧行开幕仪式。记者李珣瑛/摄影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5日于「2024医疗科技展」科专成果主题馆展示工研院、金属中心及生技中心等三大法人共计14项前瞻医疗科技,瞄准智慧医材、数位疗法、精准检测、植入式医材需求。

特别展出两项机器人技术,首先是「软性管状医疗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医师以内视镜进行肺部微创手术时,自动生成肺叶地图、规划导航,快速抵达病灶位置、精准下刀,具有AI辅助导引、即时触觉回馈、适用多科别及适应症等特色。第二,锁定生技医药场域,开发出国内首创、一体成形的「智慧空气采样机器人」,不仅能采集比PM2.5更微小、更不易捕捉的细菌,也可客制化打造「智慧环控即时地图」,用红黄绿三色灯号,判别污染区域一目了然,自动采样还可省下3-4成人力负担,目前正与达明机器人(4585)展开合作。期盼借由产研携手,相关成果有望提升我国智慧医疗产业竞争力、建构完整供应链,进而协助台厂抢攻全球商机。

经济部产业技术司副司长周崇斌表示,2023年台湾生医产业营业额已突破7,500亿元,显示出台湾生医产业的规模及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发展潜力不断上升。面对2025台湾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医疗结构及健康照护迎来巨大的挑战,运用智慧医疗科技成为重要的关键解方,其中当劳动人口短缺,智慧机器人的照护或医疗应用倍受关注,根据市调机构Market & Markets报告显示,全球服务型智慧机器人市场正快速增长,2026年产值将达350亿美元。在医疗照护领域,预估将超过300亿美元的规模,凸显智慧机器人在生医领域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这次展出的「智慧空气采样机器人」锁定生技厂房,期盼协助业者缓解人力缺乏、交叉污染等风险,更重要的是正携手达明机器人投入合作,助产业迈向生技高值化进而提高台湾智慧医疗产业竞争力,共同打造「健康台湾」。

国内医药生技制造工厂的产线持续迈向自动化,不过工厂的环境品质监控,大多仍仰赖人工采样,容易有数据漏洞及交叉污染的风险,然而生技制造的规范严谨也使得进入门槛高,智慧自动化环境监控设备导入不易。工研院首创国内第一台「智慧空气采样机器人」,结合符合生医法规要求的远端管理系统,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是更省力,锁定医药生技工厂,国内首创一体成形的智慧空气采样机器人,自动采样可节省三-四成人力负担。二是更精准,除了工厂内的微粒子,还可采样比PM2.5更微小的微生物,例如飘在空气中更不易被捕捉的金黄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等细菌都能轻松「抓住」。三是更智慧,可针对工厂打造客制化「智慧环控即时地图」,将微生物、微粒子采样结果即时分析,以「红、黄、绿」三色灯号呈现,一眼判别污染区域,立即展开清洁。目前正携手达明机器人共同合作,期盼可共同打造第一台MIT生医工厂等级的商用空气采样机器人,未来更可以扩增应用到食品、医疗照护等场域。

此外,肺癌蝉联台湾十大癌症之首多年,使用内视镜手术时,由于肺部内的支气管错综复杂,好像树枝不断分岔,医师在手术当下有可能出现「迷航」、找不到路的问题。为此,工研院开发「软性管状医疗手术机器人」,结合快速3D建模,以及AI辅助导引手术路径,医生可在远端遥控机器人,准确到达病征位置,再搭配不同的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如热消融、喷洒干细胞,或是进行组织采样等。更棒的是,采用快速拆装的模组,可适用不同管径内视镜,并开发领先国际的极细支气管镜(外径2.9mm/工作孔道1.2mm)的规格,可更深入支气管更末端,采样范围更大,提高操作效率,缩短医疗流程所需时间。目前正进行前临床实验,还荣膺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R&D 100 Awards),未来将可应用于医学机构,建立训练机制、平台以及组织回馈资料库,也有机会应用在其他器官的手术治疗上,开拓新的智慧医疗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