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已经失败了
项目有个准客户,从正月开始看房到现在快半年了,属于落户和学区需求,妥妥的刚需,在5月份本市放开落户限制时,客户的意向曾非常强烈,但最终未下定的原因是:
老家的房子没卖掉。
这套位于他们老家县城的房子,房价在17年购入时仅需4000多,在20年交付入住时,已经涨到了7000多。
而在23年10月份挂牌出售时,他们仅挂出了6000的单价。
看房的人寥寥无几,于是在今年5月份,他们将挂牌价调到了5500。
算上装修费用和购房客户可能砍价的部分,亏钱已成定数。
毕竟还有首付和利息,这些沉没成本。
即便如此,依然无人问津。
对于他们夫妻俩而言,这套曾经被定义为跳板的房子,俨然成为了重锤,将所有的计划砸得稀碎。
这也是目前很多业主面临的窘境,房子作为曾经炙手可热的硬通货,现在几乎丧失了流通性,不仅亏本都难以变现,就是银行都开始嫌弃了。
提前还款还可以商量,但是断供收房可不行。
毕竟银行手里的法拍房已经太多了。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底法拍房套数激增至79.6万套,同比增长了近40%。
02: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知道灰什么时候落下。
事实上,现在已经洋洋洒洒了。
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1-5月重点6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7394.5万㎡,同比下跌41.5%,
1-5月重点60城新房成交均价为17953元/㎡,同比下跌1.1%,
到5月底,重点城市库存面积为22009.37万㎡,同比上涨6.7%,去化周期高达20.2个月,
1-5月,25个代表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下降12.9%,
新房和二手房累计总成交套数同比下降26.5%
上半年全国10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累计下跌3.61%,环比已连跌26个月。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都在维持量价齐跌的形势。
我们一直在说量在价先,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成交量仍未有企稳的趋势,尽管局部在服用猛药后,会造成一点繁荣景象,但随着政策红利的边际递减,两个月后大概率又会原形毕露。
只要成交量没有稳定住,就不存在筑底一说。
所以说,救市,已经失败了。
03:
当然,本轮救市是周期性的,不存在立竿见影的手段,如果单纯以地产人的角度来分析,失败也是必然的。
因为有效需求的减少。
正如我提出的客户购房两个基本前提:购买力和购买需求。当然需求包括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这里面因为预期和杠杆的存在,过去在投资需求的框架之下,购买力和消费需求都被弱化了。
但随着那四个字的不断重复(涨价预期消失),购买力和消费需求就成了支撑客户购房的关键因素。
其实对于房子的消费需求,无论何时都是很强烈的,至少拿我个人而言,随着生活的变迁,总希望有更舒适,更便利的房子,这就是广义上的刚需。
但这部分刚需,要转化成购买,至少有两个前提:
1,购买力的支撑;
现在的购买力如何,看前文的案例,相信每个人都有感知,本号就不展开讲了。
2,置换窗口期。
这里有一个经济常识:边际递减效应原理。
好比咱们去买3块钱的可乐,冰柜拿出来喝的第一口价值2.9元,后面越来越不值钱,而让你马上再去买第二瓶的时候,大概率你也不想再买了。
当你再想买第二瓶的时候,要么时间足够长,要么新欢足够好。
看了看市场上这一坨坨的流水线垃圾,显然现在的窗口期,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