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新农业很可以 但政府做了什么?

台湾农业人口老化严重,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农渔业大受影响,使得粮食短缺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 (Photo by Reece Cheng/Flickr)

文/李武忠

行政院农委会召开年终记者会时,除了细数2016年一年政绩外,还特别提到要鼓励青农回乡务农,让务农成为一个时尚。只是,在农地不断被分割出去,加上光电业者大量高价抢租的情况之下,青农想要返乡务农,首先会碰到的问题,就是找不到有能力承租的农地,无法当个「型农」,多数只能上架设农产品行销通路,帮忙卖卖农产品而已。

政策上相互矛盾,加以农政机关无力守护农地农用,农业缺工问题让蔡政府想了很多花招却依旧无解(引进外籍农工似乎成为唯一解方)。至于农业保险,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办,其中,「作物收入保险」为重要发展趋势。美国世上农业保险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保险类型包括:产量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利润保险、其他指数类保险五大类,其中「作物收入保险」最受农民欢迎,在美国农业保险补贴已成为最主要的项目,年均约90亿美元。

反观台湾的农业保险以「灾害保险」为主,然而在既有「农业天然灾害救助办法」的庇荫下,尽管政府补助农业保险费用高达2/3,农民参加意愿仍然偏低。如何调整现行天然灾害救助方式并改进保险类型,以提高农民投险意愿,政府需多费心而不能只着重表面绩效。台湾农业想成为时尚产业,还有段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目前两岸关系进入冰冻期,确实为农渔产贸易及交流投下变数,但我政府却未积极缓和对立氛围。即便蔡总统在选前一再强调农产外销不应单靠中国市场,选后也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还拿农、渔业当领头羊全力拓展中国以外的市场,更特别花大钱成立台湾国际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可是,该公司至今所展现的成果却未让农业界满意。

令人诧异的是日前农委会竟表示,去(106)年台湾农产品外销中国大陆金额为10.3亿美元,较105年增加1.2亿美元,其中主要销往中国大陆的石斑鱼茶叶芒果等都有增加,显示政府辅导业者加强办理中国大陆拓销活动,已经展现具体成效,但却未提及过去一年多,蔡政府帮助国内渔民找到哪些比中国大陆更好的市场?实绩为何?事实上,中国大陆还是台湾农产品的首要出口国,但迟迟未见蔡政府建立两岸农产品风险管控机制,结果,国内生产的凤梨释迦、石斑鱼等目前仅能以中国大陆为最主要消费地。难道蔡政府不怕中国大陆拿这些农渔产品作为政治筹码加以威胁吗?

事实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透过这些新科技从事农业可以很精彩,很辉煌。只是蔡政府上任以来抛出一大串的农业改革,仅属「战术层次」,影响层面实际效果相当有限。如何顺应趋势,调整施政内容,攸关台湾农业未来的竞争力。蔡政府的农业团队该拿出真本领,协助改善农渔民生计,让大多数农渔民能视务农为幸福的工作,这远比承诺3年后专业农民(目前仅占总农民数3成)的年所得将达180万元更有意义!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李武忠,博士经济系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保有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