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平均年薪近 40 万?让我看看是谁拖了后腿……
要说搞科研能够赚大钱,甚至富甲一方。我相信现在在实验室里的各位一定觉得学霸君是在痴人说梦了。
毕竟很多科研人的生存现状,有不少都还在穷苦中艰难地跋涉着。
有网友曾吐槽,能顺利把实验做下去,全靠捡垃圾。
图片来源:miHoYo
在老板一分钱不出的情况下,他只好在去别人实验室,收集人家用过的实验器具,酸洗高压后接着再用。
有的师兄连实验服里一副手套,也是坚持用了八个月。
某师姐为了回去养老鼠,还在路边偷过别人做木工活时剩下的一袋子刨花。
类似的段子很多,很多网友都表示做科研的时候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但其实大多数时候这都只不过是实验室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而那些在科研上潜心研究,有所收获的同学,想要财富自由,也是有途径的。
科研本身就是「黄金屋」
深入科研,埋头研究的学者是否也能拥有科研红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专利卖出 5.2 亿,一张纸卖出 6684 万。
2019 年,山东理工大学的毕玉遂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历时 13 年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这项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认定为「颠覆性技术发明」,「解决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毕玉遂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随后,该专利被以 5.2 亿的天价出售,毕玉遂教授的团队获利 4 亿,团队一下子诞生好几位亿万富翁。更令人吃惊的是,最初研究团队只有毕教授和他儿子两个人。
2008 年,华南理工大学胡健教授在校方资助和支持下组建团队,开始攻克新一代芳纶纸技术。2016 年,中国中车与团队签署合作协议,胡健团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设立合资公司。2018 年,新一代国产芳纶纸横空出世!
胡健 图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当初技术作价 6684 万元,产业化实现后,校方将所持股份的 80% 奖励给团队,共有 5300 多万。
图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或许有人会说,搞科研要出重大成果,概率太低,跟中彩票差不多。的确,可即便搞科研不能暴富,拿到个高薪科研岗还是挺容易的。
中科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的招聘中,对生物分析化学方面的博士后、助理/副研究员、科研助理等岗位,开出了 30-50 万的年薪。
据统计,A 股上市公司的 56 家生物医药企业中,2022 年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 36.3 万元/年,最高的年薪甚至超过 120 万元。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今日,雄安区更是出台了极为丰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科学家的补贴最高可达 300 万!
图片来源:微博
学霸君看到这也是一愣,看着手里的工资条默默抹了一把眼泪。「哦,对不起,原来是我给生物学拖后腿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走资深研究这条路可行,进工业界就更有「钱」途。
那些中字头研究院的招聘,但凡敢招博士的,待遇都不算差。
图片来源:某研究所招聘公告
基础年薪就 25 万元起,安家补贴 15 万元,外加当地人才引进补贴,其他什么五险两金、人才政策、科研资金、免费住宿 …… 样样俱全。即使放在相对市场而言,这样的待遇也算高规格了。
知识是财富转化的第一生产力!
10 月 24 日,2023 胡润百富榜发布,钟睒睒凭以 4500 亿元身家,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 15 位。
图片来源:胡润官网
作为农夫山泉的董事长,钟睒睒依靠「大自然的搬运工」打响了国内的矿泉水市场,但在他登上首富宝座的过程中,万泰生物也是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2020 年 4 月,万泰生物在上交所主板挂牌,靠着「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的光环,总市值一度逼近 1300 亿元。
通过科研当上首富无疑是让许多科研人再一次看到了些许行业的曙光,那句「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不禁又回荡在了耳边。只是荣登首富毕竟是小概率事件,科研人有机会脱离「天坑专业」的光环之下吗?
当然,除了百富榜上的大佬之外,靠自己掌握的科技转化成个人财富的科研人也不少,华大基因的尹烨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从学历和专业来看,与各种商业头衔相比,尹烨首先应该是一个科研人员。
尹烨 图片来源:知乎
尹烨的博士学位获颁于哥本哈根大学,当时他正任职华大基因 CEO,这段交叉的经历给他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带来质疑。但他本身是基因组学方面的资深研究者,还兼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这些都说明他在专业方面肯定有两把刷子。
2003 年,在对抗非典的战疫中,本科毕业的尹烨作为 SARS 早期诊断科研攻关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与团队一起在 24 小时内即完成了 SARS 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并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审批通过。
直到 2010 年之前,尹烨的业务仍是偏重科研,即便那时他已经成为华大的管理层之一。尹烨曾参与上百个国际基因组合作项目,在 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刊上发表论文近 60 篇。
由他组建的团队,打造出华大全球化科研、产业平台,借助一系列的合作项目,最终促成华大与全球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机构建立出良好的合作关系。
科技的加持,不仅帮助华大公司蜕变,也造就了尹烨个人财富的辉煌。
2017 年,华大基因作为中国基因科技第一股在创业板上市。尹烨时任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CEO,个人财富暴涨。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网
此外,尹烨还是一位紧跟潮流的「网红」,开广播、做直播、出科普书、参加节目 …… 在多个平台圈粉无数。
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让公司上市,达到个人财富顶峰的人,绝对不止尹烨一个。
2021 年的《新财富 500 富人榜》上,海归博士谢良志以 130 亿身家位列 349 位。
谢良志 图片来演:神州细胞官网
谢良志博士曾担任美国默克公司研究员,作为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专家,任职疫苗开发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行业经验。
2002 年,谢良志以国家首批「千人」专家的身份回国,创立神州细胞公司,投身生物制药事业,研究方向主要是顽固疾病的药物研发,包括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历经 5 年的科研攻关,谢良志建立了具有领先技术水平和成本优势的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平台,从事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药产品的研发生产。
2020 年,公司成功上市,总市值高达 287 亿。谢良志创造出科研造富的新神话。
科研人员创办公司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陈天石创办寒武纪,工程学院杰出学人汤晓鸥创立了商汤科技 …… 靠科技傍身,成为商业大佬,是当下科研致富的最佳之选。
大众科研人该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话分两说,搞科研确实是条坎坷路,很多时候不是付出就一定会有结果。多少人默默努力了一辈子,也仅仅得到个小康,距离财富自由还很远。
所以,如果想通过搞科研在个人财富方面提升,那就得在做研究前想明白这么几件事。
第一,规划。不仅要有研究规划,更要有职业规划。选哪个方向,对应到工业界的哪个环节,有哪些技术是未来的增长点 …… 这些都要想清楚。
第二,团队。想成事,一定得有团队,趁还在高校,拓展一些人脉总不是什么坏事,哪怕具体研究项目和内容还不太确定,多认识些人,将来倘若搭建团队的时候也不愁没有专家。
第三,信息。除了专注研究,还应该关注行业动态,多看看前辈们是怎么走出的这条路,时刻把握动向,以便将来能抓住趋势,乘风而上。
科研总是给人一种清贫的感觉,但其实科研人谈钱不掉价。但也要切记,做科研若只想着钱,是肯定搞不好科研的。
想吃技术这碗饭,专业先得过硬,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后,如果还有运气和机会的加持,才有可能名利双收。
最后,祝愿所有科研人,既能出科研成果,也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