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候近四年,“AI四小龙”旷视科技IPO或终止
撰文 | 大卫
编辑 | 茶茶
11月12日,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选举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印奇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随着印奇成为力帆科技董事长,AI独角兽公司旷视科技科创板IPO之路或将中止。旷视科技自2019年谋求赴港上市未果;其后转战科创板IPO,迄今已有1300多天。而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旷视科技)法定代表人已从印奇更换为唐文斌。据知情人士透露,旷视科技的IPO注册撤回申请已经被证监会受理,按照有关规则,监管层也已经原则上同意旷视科技终止其此次IPO的审核,这一结果应该在近期内就会公布。
01
3年半累亏近150亿元
旷视科技诞生于 2011 年,三个联合创始人分别为印奇、唐文斌与杨沐,三者均出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姚班”),师从“图灵奖”唯一的华裔得主、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姚期智。
其中,印奇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他还曾担任第 28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曾连续三年入选《财富》" 中国 40 位 40 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福布斯亚洲 30U30 青年领袖。
2011年,清华毕业的印奇飞往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在曼哈顿学习期间,与两位清华同学唐文斌和杨沐共同创立了旷视。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2015年印奇中断博士学业,回国继续创业,而此时旷视科技也在多次尝试后,终于找到自己的方向,从To C市场转向To B市场。
这一年,正处在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前夕。艾媒咨询预计,2017—2021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5%;估计2018—2022年中国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49%;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估计,2014—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21%。
印奇的创业时间点巧妙地踩中了风口。旷视科技很快凭借其AI人脸识别技术名声大噪,并获得联想创投、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蚂蚁集团等机构的投资。
据统计,2011年至2020年,旷视科技先后完成10次股权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19.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06亿元)。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20年9月,上海联一投资中心以现金出资受让旷视35.11万股D-1轮优先股,占股0.24%。
有了资本的助力,旷视科技迅速崛起。据IDC统计,2022年旷视科技的市场份额达到8.00%,仅次于商汤-W、海康威视、创新奇智。
而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旷视科技与商汤、云从、依图并称为 AI 四小龙,在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是市场上多数手机厂商的人脸识别技术供应商,备受行业和大的投资机构看好。公司曾在 2019 年 10 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也可见其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2019年8月,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最早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的AI企业,但是因为营收结构单一、毛利偏低、财务状况不佳、数据安全合规、宏观经济和市场稳定性要素等综合原因,首次IPO以失败而告终。
两年后,旷视科技转战A股科创板,计划通过IPO募集资金60.18亿元,用于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AI视觉物联网解决方案及产品开发与升级项目、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等,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为12.6亿元。其IPO申请于2021年3月获受理,同年9月初通过上市委会议,9月30日便提交注册。然而,在离资本市场仅差“临门一脚”时,旷视科技上市之路却卡在了注册环节,始终未能获得批文。
虽然身处朝阳行业,主营产品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跟其他号称“AI四小龙”的公司一样,旷视科技面临着连年亏损的问题,这或许是IPO的“硬伤”之一。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旷视科技的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13.91亿元、6.70亿元,营收累计为41.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00亿元、-66.43亿元、-33.26亿元、-18.65亿元,累计亏损为146.34亿元。
截至2021年6月末,旷视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65.96亿元。对于巨额亏损,旷视科技在招股书中称,主要原因是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以及公司正处于发展期,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究创新及市场开拓。报告期内,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不含优先股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5.32亿元、12.62亿元、14.04亿元、9.39亿元。换言之,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后,报告期内旷视科技累计仍亏损41.37亿元。
除出现巨额亏损之外,旷视科技的毛利率也持续大幅下降。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旷视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62.23%、42.55%、33.11%、34.45%,其间累计大幅下降27.78个百分点。同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63.16%、61.72%、59.57%、64.60%,稳定在较高水平。
持续亏损之下,旷视科技的“造血”能力羸弱。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旷视科技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47亿元、-15.91亿元、-10.33亿元、-6.90亿元,累计净流出40.61亿元。
由于旷视科技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仍停留在2021年,2021-2023年的业绩情况还是个未知数。
2022年6月14日,刚刚更新完2021年度财务数据重新恢复IPO注册推进的旷视科技,又迎来一则噩耗——年仅45岁的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因突发疾病而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去世。作为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对于旷视科技而言可谓举足轻重。
在注册推进的关键时期,企业最核心的技术人员离世,这也给旷视科技IPO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02
关联交易、数据合规问题
除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旷视科技还在数据安全、关联交易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成为获得批文的“拦路虎”。
从股东结构上来看,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API(Hong Kong)Investment Limited(以下简称“API”)持有旷视科技15.08%的股权,为旷视科技第一大股东;阿里集团通过淘宝中国间接持股14.33%,为第二大股东。阿里系合计持有旷视科技29.41%的股权。
2017年5月,旷视科技创始人持股平台将其合计持有的150.09万股股份以1.33美元/股的价格转让给API。同年7月,C1轮融资中,旷视科技股权的融资价格则为10.4美元/股。
此后,2019年4月,旷视科技创始人持股平台再次向API转让合计149.34万股,转让价格为1.33美元/股。而同年1-4月的D1轮融资中,旷视科技的股权融资价格为28.48美元/股。两轮股权转让价格均低于融资时的股权价格,由此也引发了对双方利益输送的质疑。
对此,上交所在首轮问询中要求旷视科技说明“低价转让的背景原因及其合理性等”。而旷视科技到目前为止并未给出回复。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也是旷视科技一直未能获得证监会注册认可的主因。“监管层对于旷视科技此番IPO最大的争议都主要集中在其业绩问题和与蚂蚁集团、阿里集团等敏感企业的关系和合作协议上,证监会早前对其在注册环节中的几轮问询中,焦点问题皆集中于此。”
同时,在业务上,旷视科技还与阿里系公司存在业务往来。报告期各期,旷视科技与阿里巴巴集团及其控制的公司的交易金额为48.49万元、12.03万元、18.57万元和60.89万元;与蚂蚁集团及其控制的公司发生的交易金额分别为2566.62万元、941.15万元、2.22万元和0元。2018年,蚂蚁集团为旷视科技的第二大客户。
另外一点,AI行业目前整体面临着一些伦理道德以及数据安全风险。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也紧盯旷视科技数据合规问题,要求其说明核心技术应用的数据合规性、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中(若涉及数据采集运用)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以及结合相关公开报道说明数据的合规性等。
尽管IPO受阻,但旷视科技正在寻找另一条商业化之路。此次,印奇出任董事长之前,还通过旗下公司成为力帆科技的重要股东,入股力帆科技成为旷视科技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有助于推动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商业化进程。
关注“摩斯商业”,设为⭐星标,进入有趣的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