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标”成“新网红”
日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走书”专场演出《大明十美图》在宁波市鄞江镇它山堰村的“养正堂”内上演。“养正堂”在清至民国时代建造,近10多年来,已成为宁波走书的传统表演场所,并培养出一批热心书迷。 严 龙摄
老街市店铺、石板路、马头墙、河埠头……浓缩了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南塘老街,多年前只是一条悄无声息的老街区,如今却成了市民和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老地标”成“新网红”的背后,是宁波活化保护历史街区的结果。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历史街区的更新不可避免。”海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宁辉说,“我们不断总结得失,提出‘政府主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全新模式,在传承中最大程度保留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同时依托文商旅融合,加大发掘、开发力度,使分散的、隐性的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化、显现化,形成具有海曙特色的老城保护经验。”
这一模式就是由政府负责历史街区的规划制定、业态定位等工作,街区重建、业态重组、招商等由企业实施,同时引导公众参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全过程。
在这一思路的倡导下,毗邻月湖的郁家巷历史街区率先启动保护和更新。这一有着大量历史古迹的街区,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综合利用原地保护、空间转换等手法,保留了古老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并诞生了“月湖盛园”文商旅综合体,成为国内首个以江南院落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2012年,南塘老街也在修缮后重新开放。这条老街原是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的袁燮及其后代世居地,现如今遍布了赵大有、缸鸭狗等诸多宁波老字号商铺。
从青石曲径的石板路到乌瓦白墙的屋舍,南塘老街完整保留了江南传统水乡街巷。随着商业活力的注入,一条集旅游观光、文化休闲、民俗特色于一体的体验式主题商业街区被打造起来。
随着一个个成功案例的诞生,海曙区尝试从涉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建设、街区街貌、街区服务和街区管理等4方面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并且通过规范硬件设施、文物保护、民俗活动、商业规范等,提高街区规划合理性和服务管理水平。经过数易其稿,海曙区发布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动和服务管理指南》。
《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活动和服务管理指南》从多个细微之处着手,提出了很多明确要求。例如对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有具体规定“各类建筑应布局合理,体量、高度、色彩、造型相协调;公共设施设计应融入街区特色元素……”要求街区街貌“标志标识的设计应融入历史文化元素;突出植物造景,形成四季景观;街区夜景应进行专门设计,有反映街区特色的文化符号;有美化环境的休闲景观、小品雕塑和公益广告等”。
4年来,宁波历史街区活化保护的路子越走越宽。其中,南塘老街二期不仅实现免费无线信号覆盖,还增加了书店、民宿、服装定制等与市民互动的业态;月湖历史街区保护开发中做好品质文章;毗邻月湖的月湖金汇小镇核心启动区自2017年开园以来,引进企业近800家,注册资本合计67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千亿元;天一阁・月湖景区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