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家庭的娃要好好读书,读好大学,进好公司”,有点不赞同了

听没听过这样一句话:老实家庭的孩子,就更得好好读书,好好学习,考好的大学,毕业后进到好的单位工作。

年轻的时候,觉得这是一种PUA,是父母让孩子好好学习的一种说法而已,并不懂其中的深意,人到中年,经历的事情多了,阅历多了,人生的道理懂了,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内涵,再后来,又觉得这种人生的态度是不是太绝对了?

越往上走越文明

小学的时候,男生们还在一起打架斗殴(在村子里上的小学)。

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两种女生容易被霸凌,一种是学习差的,还有一种是家庭条件差的。

看吧,人从小就会看人下菜碟。

学习好的被老师重视,淘气的孩子不敢去打扰。

家庭好的被家长重视,校内校外,淘气的孩子都不敢惹,惹不起家长。

初中的时候,我经过选拔,进入到但是的实验班,绝大多数同学进入了乡镇中学,学校环境更恶劣了。

学校开了两个快班,两个快班的学生也算是披上了一层保护膜,普班的学生……看个人生存能力吧,打架斗殴时常发生,各种反面应有尽有。

那个时候偶尔回到家听到人们提及的乡镇中学,就有一个感觉:社会都比这所学校要安全。

吃了多少苦头,忍受了多少心理上的挣扎,如何一点点被同化,或者是一直被踩在脚底下,大概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真正的理解吧。

我个人就是完全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都是好学生,这里都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这里的学生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学习。

没有任何不文明的现象出现,同学之间和谐有爱,文明相处。

之后也一直是如此,初中毕业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高中毕业进入到大学。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认可越往上越文明,但是不代表没有黑暗,只是我们太肤浅,没机会触及吧。

那个老实的小学女同学现在如何了

很久之前回到过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遇到了一个老同学,一个特殊的老同学。

她老实本分,一声不吭,上课被老师打,下课被同学辱骂。

她成绩倒数第一(一直垫底),母亲残疾常年卧床。

她每天走进校门得用多大的勇气啊,她每天都带着哭腔,到现在都能回想出她被老师暴揍的场景,因为特别简单的一道数学题,她怎么都不会惹恼了脾气暴躁的数学老师,当场踹翻倒在了盛满水的红水桶里,衣服瞬间就湿了,那可是冬天啊,她利索地站起身,继续挨揍,眼泪流着,却没有哭声。

那一天她是如何忍耐下来的,裤子上衣都湿了一大片,我们无从知道,可是她就是忍耐下来了,而且下课还要忍受淘气男生的霸凌。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窒息又绝望。如今那个女同学外表上早就没了小时候的痕迹,说话很大声,短时间内也观察不到更多的细节,因为也实在是没有共同语言。

值得开心的是,糟糕的童年经历并没有毁掉她,她还是按时长大了,我猜她的妈妈一定是个内心非常强大,内核非常稳定的女人吧。

不同圈子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为什么要读书?

总得有个理由,才能真正读得下去。

“有的人想离开农村。”

“有的人想找个好的工作。”

“有的人是被迫读书学习,压力来自父母。”

原因很多,不管是哪种原因吧,都可能带来正向的动力,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明灯。

可是人到中年再回头看,会发现,圈子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真的不一样。

一个人身处某种环境,要么被同化,要么坚持自我然后走出,要么坚持自我然后遍体鳞伤。

而那句“老实家庭的孩子要好好读书”,源自第三种,这是一种现象。

不过老实家庭的孩子如果没有读书的资质,自然也能活下来,那就是要适应环境,要被同化。

千万不要小觑了人类的适应能力,适应了,欲望和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并轨了,就感受不到痛苦了。

是否要读书,还是得看个人的资质吧

老实家庭,也没有必要对此深信不疑,没有必要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读书。

而至于孩子能否一直读下去,考上好大学,对于很多家庭的孩子来说,真不是父母说了算的。

方向给了,愿景给了,至于结果,还是得孩子自己说了算。

我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开篇的那句话,是最好的人生走向,可是也不要加上那么多“绝对”,读不好书,也有出路,读的好书不能百分百有出路,要看个人如何选择,如何坚持。

人生本就有多条路,留有余地吧,不要再用“砸锅卖铁”这个词了,也不要把这股子劲头都用到孩子身上了,他(她)承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