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问袁隆平孙女:你爷爷是干什么的?孙女一句话令众人捧腹大笑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平院士用一生去奉行了年少时立下的誓言,纵观历史的发展长河里,中国种植水稻的时间跨越了4000多年,然而前3980年都没有解决的农业问题,在袁隆平的手里迎刃而解。

因为他的出现,中国再也没有饥荒,曾多次在公开场合郑重的表示,饥荒饿死人的场景不会在新中国出现。

禾下乘凉梦

87岁那年,年过半百的袁隆平院士,许下了“禾下乘凉梦”。

心怀天下大义的他,不断的改良水稻的杂交,把杂交水稻种植的技术覆盖全国,在他的一生中,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成为了人类发展文明中浓厚的一道色彩,被国人以及外国人亲切的称之为“杂交水稻种植之父”。

直到离世前,袁隆平院士都没停下手中的活,回忆他生前的往事,身边的亲朋好友无不陷入思念。

袁隆平最疼爱的孙女哽咽的表示,爷爷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水稻,每天除了试验和稻田,最在意的就是天气预报,就读幼儿园期间,曾有老师问起爷爷是干什么的,懵懂的她笑着回答:

“我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个响彻中华的老人,带着“禾下乘凉梦”的美好愿望与世长辞,他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也正是因为他的出现,中国再也没有饥荒。

古话都说真正的死亡是忘记,袁隆平院士只不过换了种方式,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他的精神将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然而出生在书香世家的袁隆平院士,又是为何会走上农业研究这条辛苦的道路?

书香世界的“寒门子弟”

1930年袁隆平在北京书香世家出生,父亲是东南大学的风云人物,外公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商人,母亲娘家家境殷实,从小就是被宠爱长大的千金小姐。

袁隆平从小就接受高等的教育,父母对其的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就在整个家族的人以为袁隆平会按部就班的选择理工或者医学领域时,他却瞒着家里人报考了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长时间在书香门第熏陶下,袁隆平逐渐爱上了宁静的田园生活,希望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利益熏心,报考已经尘埃落定,父母也只能恍然接受,可是没有想到,袁隆平的期待很快就迎来了逆转的改变。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志愿军不畏牺牲保卫祖国的行径,深深的感动了袁隆平,红色的基因从此刻入了骨子里,心中萌发了投身报效祖国的想法,于是在1952年,年仅22岁的袁隆平报考了空军,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可是就当他准备前往空军练习时,却被学校告知不能够在就读期间参军,无可奈何之下,袁隆平最终打消了空军的念头,经历了这次的事件后,为国为民的想法越发的根深蒂固,改变了享受田园生活的初衷,为后期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积累厚实的基础。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湖南省怀化市安江农校当支教老师,空闲之余他就会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捣鼓起当地的农作物,通过改变原基因进行杂交,这一捣鼓就是7年的时间。

1960年饥荒席卷整个中国,老百姓饿死横尸街头,全国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无数人在这场饥荒中失去了性命,身为历史见证者的袁隆平悲痛不已。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心里下定决心,绝对不会再让饥荒的历史重演,中国人一定不能再挨饿!

从这开始,袁隆平最疼爱的小孙女的童年,才会经常看见爷爷准时守着电视查看天气预报的身影!

我们难以想象更多的时候,在研究关键阶段,水稻开花在炎热的夏季,花蕊十分细小,用肉眼几乎难以辨别,为了找到合适的“母体”,袁隆平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一株株的寻找,一晒就是一天的时间。

整个夏季下来,黑的跟煤炭一样。双腿长时间接触水,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痛风的疾病,每逢下雨天便痛的难受。

我们会永远怀念您,铭记您,学习您!敬爱的袁隆平先生!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袁隆平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