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參與國際 繞不開兩岸關係
我国申请加入CPTPP将于下月讨论,不只是要跨越经贸壁垒,更具有争取国际认同的重要意义;尽管政府一再宣传台加友好、台日友好,但在两岸关系恶化下,民众恐难抱太大期望。
我国从马政府时期即期待加入区域贸易整合,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和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随着美国退出TPP、两岸关系恶化,再加上世界大疫后多边主义动能消退,民进党政府已舍弃RCEP,全力争取由日本主持的CPTPP,在论述也已非着重于经贸优惠,而是扩大参与国际民主阵线。
这一方面是台湾在国际经贸押注美国,有意大幅降低台湾对陆方的经济依赖,希望在取消台美双边课税、完成台美廿一世纪贸易倡议谈判后,为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明白,在对岸阻力下,台湾欲加入区域经贸整合是条死胡同。
既然民进党在野时谈及两岸服贸协议即明白政经难分,现在执政更应了解国际经贸不可能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以「印太经济架构」(IPEF)为例,就算台湾大力亲美,但由美国主导的IPEF仍无法为台湾敞开大门,毕竟没有会员国希望区域经济变成中美角力战场,纳入台湾极可能让国际政治凌驾经贸合作,甚至落入新冷战框架。
面对CPTPP的「奥克兰原则」对申请国采共识决,近几年台湾或许在中美竞争和俄乌战争的国际局势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外交红利,但恐怕仍无法说服会员国承担升级对立风险,更无法为此无视中国大陆的广大市场。
台湾若真想加入区域经贸整合,无疑得先重建两岸互动。然而,民进党政府已选择了一条亲美的经贸路线,CPTPP也貌似不再是当前政府的优先目标,从赖总统就职演说中仅一语带过即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