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朱威尔事件》:偏见让我看起来像嫌疑犯

▲ 饰演母亲的Kathy Bates凭此片入围奥斯卡女配角奖。(图/华纳兄弟提供)

●香功堂主/电影、音乐、艺文、随手日记集散地。「香功堂」的文字或许不够严谨,但一直很用心在经营这块园地,盼能透过自己的微小力量将喜爱的电影作品给推广出去,为它们留一份文字记录。

「他符合假英雄炸弹客的特征。」「这么一想,那个肥咖还跟母亲同住呢。」

1996年7月,亚特兰大举办奥运期间,百年公园发生一起爆炸案,逾百人受伤与两人身亡;第一个发现嫌疑背包的警卫李察朱威尔,及早疏散人群才没造成更大伤亡,一夕之间,李察成为媒体宠儿与国民英雄,然而,FBI从李察过往档案资料判定他极可能是安置炸弹又举报炸弹以赢取媒体关注的假英雄。

Clint Eastwood执导的《李察朱威尔事件》,从几个面相探讨媒体与偏见对人与事的影响。

媒体。

首位揭露FBI暗中调查李察与爆炸案关系的女记者凯西,在爆炸案刚发生的当下,即时反应不是要帮助受伤民众,而是兴奋地跟同事表示自己可能挖到大新闻,诉说新闻记者与媒体,表面打着「揭露真相」的正义旗帜,私下真正在乎的仍是自身的名气与声望与利益,完全没有顾虑到披露未获得证实的消息对当事人可能造成的伤害。

一如李察的辩护律师华森介绍李察的母亲芭比为「百年公园爆炸案的第113名受害者」,指控媒体为另一种恐怖攻击。

偏见。

《李察朱威尔事件》开场,导演用胶带巧克力,表现出李察敏锐的观察力与过度热心,以及这样的性格可能让人对他产生的误解;随后,FBI怀疑李察涉有重嫌,主要来自李察符合他们对炸弹客的「想像」:李察与母亲同住、他的身形、拥有大量的枪枝等条件,成为被高度怀疑的对象

即便FBI老早发现李察有不在场证明(时间线兜不起来),仍坚持己见,不愿另辟调查路径。另外,凯西在获知李察是FBI的嫌疑人时,她的立即反应是:「这么一想,那个肥咖还跟母亲同住呢。」或者律师华森不断警告李察不要表现得「像一个炸弹客」等,在在说明「形象印象」对人的影响力。

偏见源于我们对于不同阶层与外貌性向的人所赋予的标签,借由标签组成我们对人的观感,而非依据可靠事实得出答案。偏见一旦根深蒂固地存在内心,便可能导致人们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名声。

《李察朱威尔事件》开场未久,律师华森曾对李察说过:「不要变成混蛋。一点权力就会让人变成混蛋。」权力令人着迷让人盲目,一如记者与报社直到李察朱威尔事件后期,才开始调查证据的可信度…凯西急于想成为披露独家新闻的大记者、报社想要成为被业界崇拜与吹捧的对象,从人到公司全都被权力冲昏头,遗忘了新闻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于声望,而在于对真相的捍卫。

▲Sam Rockwell 饰演律师华森,痞痞的又带点正义感。(图/华纳兄弟提供)

尽管李察朱威尔事件是20几年前的往事,但关于媒体的乱象、执法单位的滥权、对人与事抱持着各种偏见与刻板印象等问题,依旧存在现实生活中。《李察朱威尔事件》的可贵,在于Clint Eastwood 导演不厌其烦且循循善诱地规劝银幕外的观众保持对人与事的开放态度,不让偏见产出另一个受害的李察朱威尔。

《李察朱威尔事件》拍得不温不火,Clint Eastwood 导演稳稳地讲好一个故事,不流俗不卖弄;本片的演员群戏精采,饰演凯西的 Olivia Wilde 和饰演FBI探员的 Jon Hamm ,都有着让人一秒愤怒的能力(说明他们演出的成功)、饰演母亲芭比的 Kathy Bates ,精准传递母亲的焦虑与担虑,让人为之心疼(她也凭本片入围奥斯卡女配角)。

饰演律师华森的 Sam Rockwell ,痞痞的又带点正义感的角色性格,会让人想起他在《意外》和《兔嘲男孩》中的演出,华森一角算是本片的情绪出口,没有这个角色的存在,电影会变得太难受;至于饰演朱威尔的 Paul Walter Hauser ,缓慢的说话语调与有点慵懒的神情,都跟他过往的银幕气质有点相似,不太讨喜的外貌与态度,很符合角色的形象设定,增加影片的说服力。

▲第一个发现炸弹的李察朱威尔,先是被捧成英雄,接着又被贬为嫌疑犯。(图/华纳兄弟提供)

若要说《李察朱威尔事件》有什么明显缺点,大概是凯西一角吧,电影对她如何从沾沾自喜地揭露自以为是的真相到最后发现错误的心境转折,没有太细腻的书写,使得这个角色虽能有效地点燃观众的情绪怒火,却没能带出更多的自省与成长意义。

「我相信法治,少了法治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国家。」

最后,《李察朱威尔事件》尾声,李察指控FBI无法找到任何不利于他的犯案证据,却又一心想要将他定罪,忽略其他种可能性。他说如果真正的罪犯再次犯案,他们将会后悔自己当初的盲目,也说,根据偏见对人进行指控,将会造成日后人人自危的下场,未来将没有任何警卫敢在第一时间告知发现任何可疑物品以免像他一样惹祸上身。

《李察朱威尔事件》让我想起近期台湾社会对于该不该公布感染肺炎者的居住地,以及人民对于感染者该抱持如何态度的讨论,陈时中部长说:「当社会跟隔离者、确诊者形成对立的时候,那会形成什么情形?就很多人不敢被隔离,因为他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敢被隔离,他就必然要隐匿,若大部分的人都要隐匿,不据实以告,被社会这样的氛围逼着要害人害己,再也不做利人利己的事情。这样的氛围,会对我们的防疫工作,造成很大的伤害。」

部长的一席话,放在这部电影同样适用。防疫或是防范恐怖攻击,除了政府单位的监控与追踪外,人民与政府官员的应对态度也是同等重要,当人民出于恐惧选择不再相信法治也不再相信人性(害怕受到歧视也害怕惹祸上身),才会更容易造成国安的破口吧。

热门点阅》

翁煌德电玩电影改编的生与死

改编自大学校园传说 《女鬼桥》精致小巧的恐怖飨宴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香功堂」部落格。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点此投稿,或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