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响 时代强音 | 大敦煌文旅圈建设全面启动

酒泉美泉香,雪山雪白山苍,多少名王名将,几番回想,白头醉卧沙场。”在10月19日召开的大敦煌文化旅游建设论坛中国媒体旅游记者联盟酒泉行活动中,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何效祖借用于右任的一首《酒泉道中》点出了酒泉的魅力神韵。也就是凭借这种魅力的感召,来自全国各地的政界、旅界、商界、学术界、媒体界共300余位代表,汇聚敦煌,共赴最美的金秋之约,共谋最佳的发展之计,意在构建共商共建共促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

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就在于此。“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在汉语中,只有敦煌这个名字同时浓缩了沧桑与浪漫,令人心驰神往。很难想象,承担着这样厚重名字的地方,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而但凡来过此地之人,却又都会觉得它名副其实。也许是天意的垂青,也许是历史的必然。敦煌曾经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边关要塞,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敦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迷人魅力与日俱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甘肃省唐仁健在敦煌调研时强调:敦煌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要充分挖掘好弘扬好利用好敦煌文化,守住“根”和“魂”,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好敦煌文化牌,划出一个支撑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发展的同心圆,形成一个传播敦煌文化的大朋友圈,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今年以来,甘肃省以敦煌旅游为龙头,建设大敦煌一体化旅游圈的战略发展思路逐渐清晰成熟。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除了敦煌莫高窟,锁阳城、玉门关悬泉置遗址、汉长城共5处世界文化遗产都在酒泉,酒泉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地级市。

按照大敦煌文旅圈建设战略部署,酒泉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以敦煌为核心的大敦煌旅游经济圈和以肃州区为核心的航天旅游经济圈,形成全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何市长表示:此次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论坛的召开,标志着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省旅发委副主任火玉龙在致辞中说:相信论坛活动必将为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理清思路、凝聚共识、指明方向

酒泉是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有以鸣沙山·月牙泉、敦煌雅丹地貌为代表的地质奇观,有以肃北透明梦柯冰川、金塔胡杨美景为代表的壮美风光;有以阿克塞哈萨克、肃北蒙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风情;有以现代航天、石油工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资源

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安疆在致辞中表示:多样性、互补性、独特性的资源积淀,为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奠定了深厚基础。今年前9个月,全市旅游综合接待人数2548.3万人次,增长21.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8.6亿元,增长29.1%。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位居甘肃省第三位和第二位。

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贾泰斌表示:在国家全域旅游战略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在“幸福产业”中位居首位。我们将秉承丝路精神,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好敦煌文化牌。

中国媒体旅游记者联盟主席白艳在论坛致辞中说:“敦煌是一个让人神往之地,距上一次来敦煌已有16年了。当年来敦煌时,从兰州开车一路西行,当时还没有高速,车开在国道上,一条笔直的公路望不到尽头,那时才真正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之美。今天再回敦煌,这里已今非昔比,机场、高铁、高速建设,宾馆酒店、文化演艺等配套已十分完善。希望用我们的专业和阵地去宣传酒泉,能让更多的人能走进这里去感受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此次论坛邀请了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建设献计献策。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南开大学教授石培华在发言中说:对过去的历史理解得有多深,决定了对未来的洞察能有多远。大敦煌的发展规划要从源头找起:敦煌是怎么来的?明白了敦煌形成的根源,就找到了它未来发展的钥匙。

北京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曲向东坦言:对于旅游产品,我不喜欢“包装”,我最喜欢“内容”;旅游产品,仅有品牌不行,还得有魅力。

贵州大学张晓松说:敦煌、莫高窟,不是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文化是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发展的“根”和“魂”。

敦煌研究院李萍主任提出了”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魔比斯环”的概念:

层级的景区景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旅游线路上的全域旅游闭环系统,注入敦煌石窟文化灵魂,则这个闭环系统就可变成一个魔比斯环,可任意延伸至丝绸之路上的任一区域,形成千变万化的文化旅游大世界,共享共存共荣。

风云际会丝路明珠,大视野大格局才能托起大战略大敦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敦煌在这个新旧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势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旅游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