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共同協商颱風中文譯名 氣象署:會因地制宜
中国官媒报导,台风中文译名是两岸4地「共同协商形成」。气象署今天对此指出,台风中文译名通常中国会透过窗口用E-mail的方式告知气象署,气象署则会依台湾的讲法自行命名。图/本报资料照片
中国官媒报导,台风中文译名是两岸4地「共同协商形成」。气象署今天对此指出,台风中文译名通常中国会透过窗口用E-mail的方式告知气象署,气象署则会依台湾的讲法自行命名。
中国官媒报导相关台风中文译名时称「经过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协商。」
交通部中央气象署指出,今年有9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台风新的命名,包含「蜻蜓」(Jamjari)、「青马」(Tsing-ma)、「时钟」(Tokei)、「坡鹿」(Ong-mang)、「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尔」(Sarbul)、「布袋莲」(Luc-Binh)。
其中,「时钟」中国译名为「道玑」;「布袋莲」的译名为「浮莲」。
气象署副署长吕国臣告诉中央社记者,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会在联合国气象组织的委员会检讨,造成巨大灾害或剧烈台风就会被除名,当1个台风的名字被除名后,原本命名的国家就会给1个新的台风名字。
吕国臣指出,通常命名台风的名字会以命名国的语言去命名,而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香港天文台都是联合国气象组织的单位,当获得讯息后就会先订1个中文名字,并透过窗口把中文译名提供给气象署。
吕国臣表示,气象署会参考中国提供的讯息,以及参考这些命名,做台湾的台风中文译名,并会参考台湾是否有自己的说法,台湾有自己的说法就会用台湾的讲法,像一些星座、植物的名字若和中国不一样,就会采用台湾自己的名字说法。
吕国臣说,气象署命名完后也会透过窗口告知中国,有时候中国会参考台湾的命名,所以台风的中文译名大部分会一样,少部分有所差异,中国也会尊重。
至于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吕国臣指出,并没有取消,只是有些交流没有延续,不过过去双方针对台风命名方面,都是以书面形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