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颱風新命名啟用 陸官媒:中譯由兩岸四地共同協商
大陆官媒提到新台风中文名称由两岸四地共同协商。图为大陆绘制的台风影响区域图。(图/取自中国台风网)
近日有9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台风新命名启用,而大陆官媒指出,9个台风新名字,中文译名和意义由大陆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协商形成」。
央视新闻报导,根据2月27日至3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56届会议的决议,6月6日「蜻蜓」(Jamjari)、「青马」(Tsing-ma)、「道玑」(Tokei)、「坡鹿」(Ong-mang)、「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尔」(Sarbul)、「浮莲」(Luc-Binh)等9个台风新名正式发布。
报导提到,此次启用的9个台风新名字,中文译名和意义由大陆气象局、澳门特区政府地球物理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协商形成。
根据我方交通部中央气象署官网,上述9个台风的中文译名,确实包含「蜻蜓」(Jamjari)、「青马」(Tsing-ma)、「坡鹿」(Ong-mang)、「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尔」(Sarbul)等台风的中文译名,与大陆方面采取同步,不过Tokei我方的翻译是「时钟」而非「道玑」;Luc-Binh我方的翻译则是「布袋莲」而非「浮莲」。
公开资料显示,西北太平洋台风由14个国家命名(共140个名称),再由设于日本东京隶属世界气象组织之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负责依排定之顺序统一命名。
过往两岸台风中文名称常常出现不一致,但近年大陆气象局发布台风新名称启用的消息时,都会强调中文译名和意义由大陆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湾地区气象部门「共同协商形成」。
两岸曾经于2014年签订「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但陆委会官网显示,协议最新执行情形仅更新到2018年4月「双方透过电子邮件就2018年最新更新之台风新名字依据惯例予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