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视界:王湘穗》东南亚才是一带一路核心区

一带一路」实际上是中国面对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实施的一个国家战略。所谓重大变化就是自二战之后,甚至是一战之后,所形成的美国全球化体系目前进入解体阶段,以及中国顺势而为的一种选择。分析不多讲,简单做个结论,今天「两超多强」的判断得到较多赞同,我自己的概括是「天下三分」。

天下三分首先有已经完成的美欧之分,现在加上亚洲,中国带领亚洲大陆的一些国家,实际上把美国的太平洋体系分化。在此之前,美国有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两个体系,最初是大西洋支撑,现在靠太平洋支撑。但是,随着中国崛起,太平洋体系也破坏。未来就形成一种天下三分的局面。

这种三分除了有空间上的意义外,更重要的还有模式道路的含义。「一带一路」讲了很多,我觉得道理还要从美国的一统天下是一个现代资本主义体系讲起:这个体系有中心边缘之分,边缘国家很难「有出路」,以前的边缘国家就大多加入到中心里面,但是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块头太大,加不进去。因此中国想继续发展,就要形成新的中心,而要成为新中心,仅仅靠自己是不行的,因此出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要走向多样化。不见得是多极化。只有一个多样化的世界,用多种模式的方案,才能够解决世界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大思路。

不仅西方,东方的东西也可以进入世界体系

对于「一带一路」我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讲述,我也参加过发改委最初的讨论,当时曾研究了向西的通道有多少,上报以后仅一个星期就接到相关部门通知,要我们把这条线画出来。后来我在不同部门做出声明,这条线虽然画了,但没有做任何勘测,是从喀喇昆仑山直接就画到了海平面,这个是不做数的,只是一种示意,只说明中国有一种需要,中国在未来世界上想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必须要有一个道路体系支撑才行。

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真正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有完整经济结构泛亚经济圈。现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划分,不是以一个产业结构体系,或者一个贸易结构体系,而是以货币体系来进行利益划分。欧洲占30%左右,美国占60%左右,中国如果把经济圈搞起来,又接近30%,这样围绕核心货币体系来建立产业体系,价值链体系,然后互相进行利益交换,会形成这样三个圈。或者按照习主席讲的,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圈和体都是空间概念。实际上,我认为「一带一路」还有个时间概念,是未来世界秩序重塑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意味着什么呢?不仅西方的设计可以进到世界体系秩序中,东方的、中国式的也可以。中国朝贡体系维持了一千多年,一两千年的时间厚往薄来,维系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稳定,从一个大的世界性体系角度来讲,或者亚体系角度来讲,它非常成功,保持了极强的稳定,一直到工业化的生产力远远超过农业时代才被打破,这种超稳定结构,对于生活在那个世界上的人来讲是一种幸事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世界秩序设计不仅改变世界格局的空间结构,也有时间蕴含的能力。「一带一路」不是单纯的通道,尽管通道对于解决中国的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中国从自然禀赋来讲,是不足以在单独一个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因为石油、铁矿石都要进口,市场也不够。既然如此,「一带一路」就不仅仅是经济,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国企并不像一些人讲的那么不堪

那么我们具体怎么做呢?跟我们这一节的主题有关:聚焦东南亚

「一带一路」建设除了全局战略之外,还应该有次区域规划,以及国别聚焦,国别之后是具体项目。东南亚就是次区域规划,而备受瞩目的缅甸密松电站问题恰恰就反映了以上几个递进层面的关联:既属经济规划范畴,又牵涉国际政治;它超出了经济官员的国际视野,又超出了外交官员的经济视野。

「一带一路」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天大的难事。在过去4年中,我们已经遇到很多真问题。美欧曾用殖民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我们现在是不能的,那怎么办?

首先说明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对「一带一路」上的企业状况都是泛泛之谈,不做深入研究,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例如,国有企业并不像有些人讲的那么不堪,他们的投资能力和评估能力同样很强。我所接触到一些国企在海外收益远强于国内,但他们并不愿对此过多曝光,理由是什么?自然是利益的考量。

第一步虽在巴基斯坦,但核心不在

中国做「一带一路」,第一步虽然把中巴经济走廊作为旗舰工程,但是我认为,从成熟度法律健全角度考虑,东南亚应该成为核心区

由于东盟跟我们的现成的「10+1」已经有17年的基础,这些地方虽然不及欧美,但总体上法律比较健全,中国也比较容易理解。对比中东65个国家,有57个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法不允许银行投资挣取利润,并有严格规定。

举一个华为的例子:一名员工与巴基斯坦当地女孩谈恋爱后被逮住,自由恋爱属违反教法,该员工甚至一度面临生命危险,最后由特种兵将其解救,但女方却不能救,否则就是干涉内政。几日前,还曾参加了一个主题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的会议,这也说明我们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我认为东南亚应该成为核心区。

目前有3个「二十万亿俱乐部」,美国一个,北美以及欧盟各一个。中国加东亚、东南亚,也可能是另一个二十万亿俱乐部。而且不仅仅是数量问题,重要的是它里面的结构:三个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制造业,都有一个能够支撑制造业的资源供应体系,都有配置资源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

所以我认为,国内一些证券现在就去东南亚开辟市场是正确的。目前看,北京的很多人还在看纽约,看欧洲这些地方。但将目光投向东南亚的人,说不定又会上演「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

中国应设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框架

最近几年,美国人其实一直在影响中国与东盟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其基本方式就是利用强悍的军事杠杆实施「溃疡面战略」,即在中国周边找很多的溃疡面,虽然不会让你伤筋动骨,但就在边缘闹事。钓鱼岛、南海、朝核,包括香港,只要是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地方。因此,中国应该设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安全框架,除了上合组织外,可以再设计一个与东盟合作的类似组织。可以叫「马尼拉组织」,也可以叫「吉隆坡组织」,就类似于一个海上安全问题的国际合机制,组织地点可以放在中国,也可以放在东盟国家,重要的是把溃疡面的问题解决。

「一带一路」是百年工程,需要大量谋划经济落实,以中国式的智慧去解决共同发展的问题。在此之前,没有所谓共同发展的问题,其他多家都是「我第一」:英国人解决英国发展问题,美国解决美国发展问题。只有到了中国,由于模式不太一样,发现在解决自身发展的时候,还得带着其他「穷哥们儿」一起发展,如果不带「穷哥们儿」一起发展,自己有时候也发展不好。我们有点像当一个小村长,或者会议组组长、合作社社长,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一带一路」。(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着有《超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