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北京奥运 看见不同的中国
(新华社)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不可避免地让人对比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细品之下颇有体会。
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充满了灰色与悲情的色彩,表现的是新冠疫情之下,人类遭受苦难,携手抗争。其实,东京奥运何尝不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从满怀希望地将2020东京奥运类比成1964年日本再起的象征东京奥运一样,到一再延期开幕而几乎成为烂尾;而北京冬奥则得利于大陆的一贯清零与闭环政策,而完全不受影响。开幕式正值立春之际,从开头的「春天到来」,以及随风扬起的蒲公英,再到结尾各国雪片汇聚成特大雪花中央起于微末、却生生不息的柔弱薪火, 让人感觉到的却是「希望」与「复苏」。
2008年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正逢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急于像外界证明自己的成功,证明自己走出1989年后的孤立,试图表现出一个大国冉冉崛起的气势,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存在感,因此,铺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全部在表演中呈现。所有的表演,均动员数千人整齐划一,呈现出规模宏大的「东方色彩的集体主义」,虽然令人震撼,但效果却见仁见智。
当时台湾网路上对北京奥运开幕式的讨论很多,有人猛力挞伐,认为这是虚弱的表现;有人将之类比成为纳粹在1936年的奥运会(蔡英文语)。其实奥运作为宣传自己体制与模式的优越性,不是只有纳粹用过,日、韩、美、西、澳等国都藉奥运宣传自己国家、文明的价值或贡献,或将奥运视为重要的国家崛起的里程碑,实在不必独责中国。
这一次的北京冬奥开幕式没有形式上的华丽恢宏,没有人海战术和整齐划一的场面,只有更多简单与平凡。有各行各业的代表传递国旗,有各国青年齐步挽手走过,呈现人类万千生活场景,有两年前才脱贫的44名山区孩童用希腊语演唱奥运会歌,还有几百个孩子在场内轻松奔跑,像打雪仗一样无所顾忌的场景 ,「合和天下」又「大象无形」,让开幕有了更多的温情与人性。
2022北京冬奥与2008北京夏奥开幕式的震撼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中国在两个不同时间的巨大改变。最大的炫耀就是低调的不再炫耀,最大的自信就是不需要再急切地告诉别人自己存在的象征与意义。的确,2008年中国大陆的GDP只有5兆美元,2021年已经增长3倍有余,达18兆美元,并成为紧追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具备了不炫耀的力量之时,真的也已经无需再说。
2008奥运开幕前发生了造成数百人伤亡的西藏314事件,当时也曾有抵制北京奥运的呼声。但那时中美仍为战略合作伙伴,且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美国亟需中国的援手,布希总统亲自出席了北京奥运会。本次奥运前,以维吾尔问题作为抵制北京奥运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却没有任何理应同仇敌忾的穆斯林国家选择跟进。最后只有美、澳、英、加等少数国家进行了虚应故事的「外交抵制」,大陆则在开幕式中派出维吾尔族选手点燃圣火作为回应。
开幕式中台湾出现两次,一次是中华台北代表团入场,由刚经历「着服风暴」的黄郁婷担任掌旗官。入场时,整个代表团成员既没有笑容也不敢挥手挥旗。最尴尬的是她在比完1500公尺竞速滑冰项目后受访时,又说「像在主场作战」,才意识到又讲了不该讲的话而后悔不已,像个动辄得咎的童养媳。第二次则是东南方向迷途的鸽子被导引回归,其中的意义不言可喻。
立春时刻,风和日暖,应当欢迎任何两岸之间的友善与温情的表示,台湾的媒体及政治人物也多给自己选手一些和煦的春风吧!(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