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买一次、花钱高国人近2倍!全家这产品攻77万移工口袋

「东南亚移民工友善垫板」上路,店员可协助有需求的移工及新住民、甚至观光客准确表达需求,也让店员省去了比手画脚的时间。(摄影者.骆裕隆)

一个周日的上午,全家总经理薛东都亲自带着十五位员工,和三十位印尼籍移工相约吃饭、深度交流。

在主持人带领下,原本陌生的两群人逐渐热络。练习用印尼文自我介绍时,有名全家干部将「你好」和「谢谢」搞混,惹得现场哄堂大笑;大家也惊讶的发现,在场移工卧虎藏龙,有作家、传统艺术化妆师、网红,以及好几位摄影师⋯⋯。

高龄、缺工让移工速增

总人口比台湾逾半县市还多

这个奇特组合和场景是从何而来?原来,这是全家和长期培力东南亚移工的One-Forty共同举办的移工同乐会,而背后,是他们酝酿了超过半年的「移民工友善服务计划」。

根据劳动部统计,二○二四年五月在台移工人数超过七十七万人,比台湾六成以上的县市人口还多。

不仅如此,台湾高龄社会与缺工潮让移工人数不断攀升。光是近十年,全台移工人数就增加了逾二十六万人。

就营运层面看,这个快速崛起中的新族群,是便利商店必须把握的新商机;但就个人情感面上,薛东都还有更重要的理念。

「我妈妈今年一百岁,住在澎湖,已经让移工照顾超过二十年,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在外面才比较放心⋯⋯,」说到这些温柔陪伴母亲的移工,薛东都心中有满满的感谢。

在台湾,无论是居家看护、科技厂、传产工厂,都有大量移工在背后默默付出,而这群人一待就动辄六年到十年,甚至更久,全家希望可以给他们更能安心生活的环境。

神奇的是,移工人数这么多,但对于大部分台湾人来说,他们的存在却十分陌生。明明一样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生活,却好像硬生生的发展出了两个平行世界。

因此,该计划刚开始,光是想了解移工的需求,全家公共事务暨品牌沟通室部长吴采桦就苦恼许久,「我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思来想去,她终于想到One-Forty。

上超商频率比移工商店高

沟通成压力,竟不敢买咖啡

今年初,吴采桦和One-Forty创办人陈凯翔决定先合作进行台湾史上第一次的「移工便利商店需求大调查」。

谁也没想到,短短三周就收到二千六百多份有效问卷,来自城市与农村、厂工与家庭看护,「还不用看,从这个响应速度,就可以知道便利商店对移工的重要性!」陈凯翔透露,这是他做过反应最好的调查。

不少调查结果都令人意外,但令薛东都、陈凯翔都惊讶的最大发现是:移工平均每两天就去一次超商,造访的频率远比超市、量贩、传统市场都还要高,且消费金额甚至高于国人近两倍!

原因在于,移工多数只能善用零碎时间购物,例如出门倒垃圾,或是陪阿公、阿嬷出门晒太阳时,因此他们重视方便更胜于价格。至于东南亚移工商店?那是周末或放假时才能特别去的地方。

调查中也发现,移工们希望全家能给予更多语言协助及明确的饮食禁忌标示。因为语言不通,带给他们的压力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例如,他们很少买「需要与店员互动」的咖啡或霜淇淋。

着有《移工筑起的地下社会:跨国劳动在台湾》一书的作家简永达透露,他有位越南移工朋友,刚到台湾时,吃了一个月的卤肉饭,原因是害怕点餐时因语言障碍而引来店家不悦,「但他其实根本不喜欢吃卤肉饭。」

面对移工们的愿望清单,全家回头盘点自家服务,开始一项、一项解决。

第一步,是解决语言障碍。为了解决沟通障碍,全家参考了日本全家曾经针对听障朋友推出的「沟通友善垫板」。

针对移工常用的服务,设计出印有印尼、越南、菲律宾、泰国四国语言的沟通垫板。店员和移工只需要在垫板上「指指点点」就可以有效率的沟通。

此外,移工最常用来寄钱回家与收寄包裹的FamiPort机台,也增加多语言选项,以及叫计程车的服务。未来全家App和柜台后方的现煮咖啡菜单都将增设多国语言,前者方便移工累积点数或使用行动支付,后者方便点餐。

第二步,是从避开「不能吃的食物」到研究他们「喜欢吃的食物」。

全家原本就有穆斯林友善食物专区,但未来将更进一步,调整店铺陈设,规画出无猪肉专区,甚至是无猪肉熟食区,让穆斯林消费者更安心。

「新增服务」解双方难题

选出移工KOL扩散影响力

除了「避雷」,更要开始透过调查来投其所好。陈凯翔透露,有移工许愿能贩售牛肉丸和天贝,这两项食材,在台湾超商并不多见,却是东南亚移工的家乡日常。

第三步,调整完服务方式和商品后,还有一个大难关,是和门市员工沟通。

去年十二月的全家内部大会上,薛东都第一次公开向所有管理级干部、地区营业主管提出将移工列为新目标市场之一。接下来,全家内部九月的展示会,他们也将向加盟主及第一线的店铺人员沟通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店员已经那么忙了,要如何说服大家再新增这些服务?

「我们其实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薛东都直言,「与其在那边鸡同鸭讲,不如垫板指一指。」尤其对于在工业区周边、移工消费者众多的分店来说,形同帮了一个大忙。

那这一系列的新服务要怎么制定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吴采桦提到,这将以移工来店人数成长率来观察成效,薛东都则锁定心占率:「我们希望做到移工想到便利商店,第一个就是全家!」未来也考虑透过分析会员资料及消费行为,来订定绩效指标。

「移工的消费力其实很惊人。」简永达告诉商周,移工光是在台中第一广场,每月消费金额可以达到新台币一亿六千万元,只要服务切中其需求,价格从来就不是移工们的唯一考量。

但该如何让他们知道,全家有提供这些服务?这也迎来最后一项挑战:在移工社群间扩大影响力。

原来,同乐会中的三十位移工,就是全家和One-Forty从两百多份报名表中,精心挑选而出的大使。

他们会接受影音创作、网路行销、自我表达等课程,希望借重他们在移工社群、网路自媒体的影响力,成为超商与移工之间的桥梁。

而同乐会中的十五位全家同仁,职位也多是采购和开发商品相关。希望能透过交流,理解移工需求,建立起数据资料库,往正确方向开发商品。

这项长期计划的成效如何,依旧是未知数,然而,当企业开始看见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不同族群、提供适合不同群体的特殊服务,属于台湾的那份多元竞争力,就有机会慢慢茁壮。

如同薛东都所说,纵使只是「碎步前进」,也已经跨出了第一步。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商业周刊》网站。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912期